2016年对于港剧迷们而言应该有着难以言喻的意义。这一年,亚视熄机,新发牌的免费电视台开台,TVB送走了老对手,迎来了新对头。以ViuTV为代表的新生力量,迅速以大胆创新的手法制作新港剧,要从多年来一家独大的TVB手中夺走客源。面对港剧近年来持续低迷的现状,这些新港剧是否能力挽狂澜,为港剧找回曾经的辉煌?
后起之秀图谋新出路
当我们谈论这个话题时,总是不可避免要怀念往昔美好时光。彼时的两大巨头香港亚视(ATV)和无线(TVB)制作出了无数的口碑佳作。《霍元甲》,《陈真》为代表的功夫片点燃了一代人的爱国热情,也让功夫扬名海外;《上海滩》在1980年横空出世,创造了轰动东南亚的收收视神话,扎着麻花辫的冯程程和黑大衣白围巾的许文强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更不要提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的一系列经典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鹿鼎记》都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浪潮,影响力遍及整个华语地区,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个个都是不可逾越的经典。当时的港剧地位比之如今的日韩美剧,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海滩》剧照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港剧在各种不同类型题材的剧集上都有着杰出的表现。以港人最为自豪的三大职业:警察,律师,医生为主的行业电视剧更是屡出神作。《新扎师兄》,《壹号皇庭》,《学警狙击》,《法证先锋》……这些成功的作品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择业观。除此之外,大型的商战剧,类似《大时代》,《流金岁月》,家族电视剧《溏心风暴》,《珠光宝气》等等,无不反映出香港这个处于时代漩涡之中的钢铁丛林都市特有的人情风貌。
然而在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时候,港剧却仿佛陷入了走不出的厄运泥淖,再也振奋不起来。最初尚有一部分港剧爱好者们坚持力挺,然而在《使徒行者》之后,港剧似乎再难交出一部强人意的好作品。基于引入竞争的考虑,香港政府开始发放新的免费电视牌照,踌躇满志一心挑战TVB,要筹拍多部剧集的香港电视(HKTV)最终未获发牌,而作为香港两大免费电视台之一的亚视由于收视率太低,深陷经营麻烦,最终未获续发牌照。
然而虽然HKTV没有获准发牌,亚视也续牌失败,却有两家后起之秀获发期限为12年的免费电视牌照,分别是奇妙电视有限公司和香港电视娱乐有限公司。而在这其中,由电讯盈科拥有的香港电视娱乐开办了一个粤语电视台ViuTV,于2016年4月6号开播。开播当天就成功令TVB黄金时段收视率一路下跌。此后ViuTV频频出手,让TVB流失大量观众。兼有自制剧和外购剧,同时自制真人秀,这家电视台随即被视为TVB最有力的的竞争对手。然而,要走出一条新道路绝非易事。后起之秀们,面临着资本、市场和内容创意的多重挑战,而机会,也常常蕴于挑战之中。
▲粤语电视台viuTV
合纵连横 借力资本
大众文化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土壤为依托,电视剧也是如此。在财大气粗的内地剧投资商面前,TVB还在追求小成本换来大回报。小成本若能换来大回报自然是好,然而当成本小到辜负了质量,甚至恶化行业生态时,港剧就不得不节节败退。
内地剧《琅琊榜》耗资1.1亿,《芈月传》号称投资超过2亿,其请来的演员咖位,剧本编写,后期制作,市场推广都是小打小闹的港剧不能比的。著名演员欧阳震华在接受网易娱乐访问时,也提到投资的问题,“投资大一些便可有大制作,如花多些钱去买一张桌子,那桌子的木材也会更好一些,要看菜吃饭。TVB作为一所上市公司也不可以任意花钱,筹划要有标准,做了多大投资也要拿回多少回报,也要向股东、广告商客户等交代,不是每一部戏也可任意花钱。” TVB花旦万绮雯也认为,香港市场不够大,广告收入也不能和美国相比。如果电视台盲目投资,就可能亏本。
2015年,TVB宣布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娱乐宝合作,面向中国市场,加强合拍剧。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可以看做是港剧引进新投资的一种方法,毕竟有了阿里巴巴的资金支持,可以有更多资金制作精良的剧集。但在当前背景下,部分香港媒体和评论员却对此颇有疑虑,认为靠合拍剧引入资本,是放弃拍摄“纯粹的港剧”。
10月17日,TVB宣布任命黎瑞刚为董事局副主席兼非执行董事。TVB启用黎瑞刚,看重其在影视娱乐方面的专业经验以及中国内地和全球的广泛合作伙伴关系,希望可以在黎瑞刚的领导下,完成宏观战略上的调整,进行跨界资源整合,为TVB带来新的转机。同时,黎瑞刚执掌的华人文化传播投资公司也已投资了TVB的大股东Young Lion Holdings Limited。TVB已开始多方联合,其余的后起之秀此时也更需抓住机会,在优质资产稀缺,众多市场资金寻找出口的大背景下,合纵连横,方能在市场站稳脚跟。
▲黎瑞刚
放眼国际 开拓新市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在这里,为港剧没落雪上加霜的大概就是近年开始大火的美剧、韩剧、日剧、台湾偶像剧、泰剧,以及越来越受好评的内地剧。
过去,由于收视条件的局限,内地观众的选择十分有限,加上上世纪大多的内地剧制作粗劣,故事简单,而港剧相比之下制作精良,故事有趣,演员专业,自然能得到观众喜爱。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有利于港剧的局面。大制作大场面的美剧,唯美动人颜值爆表的韩剧,构思精巧创意十足的日剧,甚至槽点满满但让人欲罢不能的泰剧,瞬间霸占了观众的屏幕,带给了港剧前所未有的冲击。除此之外,还有各大网络平台推出的自制网络剧,这些自制网络剧相比起电视台制作的上星电视剧,更能满足年轻人和垂直观众群的要求。自制网络剧很快瓜分了各种小众的年轻观众人群。看港剧再也不是“先锋一族”会做的事情。
同时,近年来内地剧自身也开始发力。奇幻剧《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都市剧《蜗居》《裸婚时代》,谍战剧《潜伏》,宫斗剧《甄嬛传》等等,纷纷掀起收视狂潮。无论是资本投入,演员实力,故事内容还是后期制作上都屡出上佳之作。即便不上网,打开任何一个卫视台都能收看到优秀的影视作品。内地剧相比起港剧,更加贴近内地观众的生活,语言上也更加熟悉,大众与这样的作品之间自然更有共鸣。
▲《太阳的后裔》海报
反观以TVB为代表的港剧,一方面或许是受巅峰时代的类型片影响太严重,导致剧集同质化,翻来覆去的那几句TVB体以及每逢有事就煮碗面的套路,实在无法让观众满意。人才的流失也使本来就在资本投入上无法与其他市场相比的港剧更加举步维艰。近几年的TVB剧,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剧情不停的重复。面对来势汹汹的劲敌们,再加上内地颁布的“限外令”使港剧无法同步在内地上映,还在原地踏步的港剧很快就被健忘的观众忘却了。
然而港剧并非一开始就是站在如此被动局限的位置上,想想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时期,香港出品的影视作品在整个东南亚都有着超强大的影响力。当时的港星,张国荣,张曼玉,刘嘉玲,梁朝伟等等,比起现在的韩剧欧巴女神,魅力只多不少。
内地战略无疑是港剧目前的一根救命稻草。据面包财经整理的TVB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TVB在香港地区的收入同比下降7.72%,远高于整体2.54%的下滑幅度。即便有里约奥运,也未能使TVB收回播放成本,缺口总金额高达1.5亿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语市场以及欧美海外市场的营收都出现下降。然而在这样的一片颓势下,只有内地市场营收增长三成多,显示出充分的营收增长空间。
香港将自己定位为亚洲国际都会(Asia’s world city),港剧理应有更大的格局与更高的视野。开拓内地及海外市场的道路对如今的港剧而言或许确实艰难,但抱怨本土市场狭小从来不是出路,而是应该以真正的全球视野,从资本、人才、内容及发行等多方求索,力图找到突破点。
一部《绿豆》带来的惊喜与可能
想要重回巅峰,收复海外市场,港剧最重要的还是要拿出像样的作品。近年来TVB一家独大,懒得在内容上做创新,“一件戏服千人穿,一只大碗永流传”成为了人们对港剧的嘲讽和调侃。而如今,有了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人们都期待能看到电视台之间的良性竞争带来优质的影视作品。
一个被多方强调但却至今未见多大起色的命题是,港剧如何瞄准年轻人,布局多渠道,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港剧的革新者们需要摆脱路径依赖。网络给传统电视业者带来了冲击,但也让后起之秀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在这一点上,美国同行们的锐意创新,内地同行们的突破向上,都是值得学习。
在内容的创新上,ViuTV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其开台剧——由林保怡、周家怡主演的《玛嘉烈与大卫》系列中的《绿豆》篇,播出之后引起轩然大波。无数观众表示,这根本不是他们认识的港剧。狗血的鸡汤,套路的煮面和做作的打边炉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全程明亮简洁的mv式画面,细腻的感情描绘,精彩的点睛旁白,每一集半小时左右,配以冷色调画面及大量留白处理,观众仿若在欣赏一部精致的电影。
▲《绿豆》海报
这部电视剧被网友们冠名为“新港剧”,它的出现可以视为港剧的一次革命。在拍摄手法上,不同于往日TVB剧展现的市侩杂乱,这部新港剧全程画面简洁干净,甚至有些清冷。《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的导演FatBall、25都是广告片导演出身,在画面构图和色彩处理上没有传统港剧导演的套路,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在故事内容和叙事手法上,更是完全踏出了新的一步。港剧一向给人一种快速且浓烈的感觉,这或许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关,看港剧就像在打仗,人物情绪高涨,叙事大开大合,对人物情感的描述和演绎马马虎虎。而这部新港剧,居然让港剧静了下来,慢了下来。这部剧着力在刻画出真实的人物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相处状态。剧中的大卫和玛嘉烈从相识相恋,到同居,到出轨,这其中的情感变化被叙述得细腻而克制,在平缓的画面下演绎纠结复杂的感情,这是模式化的传统港剧难以做到的。然而这部新港剧做到了。
▲《绿豆》剧照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港剧开始走出曾经引以为傲的模式化牢笼,了解新的市场,贴近新的观众群。也无论如何,港剧伴着一批人长大,是一个时代最经典的回忆,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观众们期待着新港剧能带领港剧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