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爱奇艺制作的辩论式脱口秀《奇葩说》上线,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组成“铁三角”,引导选手进行精彩辩论,迅速引爆网络。《奇葩说》的走红,引发了同类节目的爆发式增长,网络平台随后出现了《暴走法条君》《火星情报局》《黑白星球》等节目,近期在电视上又出现了《苗阜秀》《言值大作战》等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同类节目,看似热闹,却再也没有达到《奇葩说》的高度。

现象

成本低廉,引发争相模仿

作为一档棚内拍摄节目,《奇葩说》不会像《奔跑吧兄弟》等大型户外综艺那样“烧钱”无数,从节目投入和产出的角度看,堪称四两拨千斤,性价比极高。在电视评论人杨智帆看来,以《奇葩说》为代表的节目,可以集中录制,几个人坐那儿聊,“随便一个段子、碎片化的段落,都可以转到网上,这也是目前网综中一个主要的节目形态。”

杨智帆直言,《奇葩说》的成功,让不少制作团队认为观众对这类辩论脱口秀节目很买账,因此大量模仿甚至憋着劲儿想超越的同类节目纷纷出现。不过,曾参与《奇葩说》制作的青年电视编导若雨认为,《奇葩说》被称为现象级节目,也意味着秒杀其他同类型节目。她曾为一档新节目做策划,一开始想采取辩论的节目模式,却被投资方认为就是《奇葩说》的翻版,“大家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个模式是《奇葩说》最先做的,也是做得最成功的。”

为了有所区别,一些同类节目开始在“开撕”、“自黑”上下功夫。前不久北京卫视播出的《苗阜秀》上,叶璇毫不留情地挖苦陈紫函:“你只能演千年女二。”网络综艺《暴走法条君》中,嘉宾张大大被吐槽拥有“迷之自信”,陈汉典则被调侃至今仍然是“万年绿叶”。杨智帆笑言,不管是“开撕”还是“自黑”,实际上都是打着幌子来秀,“会让观众觉得这个人很真实、很可爱,其实这些都是套路,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难点

挑选辩手,看似容易实则难

作为《奇葩说》的灵魂人物,马东曾把这档节目称为“下饭综艺”。若雨表示,这档节目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到“下饭”,绝不仅是偶然,“看似随意的段子间,有着极强的逻辑联系,这也是为什么这档节目的核心受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

若雨透露,《奇葩说》在选人和制作方面,着实下了大功夫。节目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寻找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原则是“选择必须能自己生产观点的辩手”。在节目策划阶段,和被选中的选手再次深度沟通,挖掘特质,大致给出选手的人物设置。而辩题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导演组会组成专门的辩题小组,推演合理性。在排兵布阵的演练阶段,节目组搜集选手对已定辩题的态度和倾向,以此为基础排列每一场由谁上场辩论。彭侃认为,《奇葩说》是典型的表演式辩论,“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选手既是专业辩手,又具备表演型人格。”

浙江卫视在今年9月也播出了一档实验性的辩论节目《言值大作战》,三期节目分别从话题式、情感式和纯辩论式的角度进行了尝试。最令节目导演吴彤困扰的是,个别明星作为辩手出现,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他看来,辩手才懂辩论的套路跟节奏,也知道如何讲道理让大家信服,“明星能说会道,并不代表会辩论,甚至出现辩论的内容走到自己辩题反面这样的情况。”不过,他也表示,《奇葩说》中的优秀辩手,也不是一天就能炼成的,“辩手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同一位明星多上几次这样的节目,表现肯定会好很多。”

走向

打擦边球,节目将走不远

在一众辩论脱口秀中,也有一味博眼球、寻出位的节目。网络综艺《吐槽大会》仅仅播出一期,就遭遇下架。虽然制作方并未解释原因,但舆论普遍认为,是因为节目内容挑战尺度红线,出现了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

在今年2月底举行的2015年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领导曾强调,网络内容要和电视内容采用一样的监管力度,“电视不能播的,网络也不行。”在吴彤看来,一档节目的生命力,绝对不是通过挑战尺度红线来维持的,“刻意以大尺度的内容吸引眼球,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受到关注,但很快会引发观众反感,就算没有主管部门的干预,也注定走不远,很快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不少辩论类节目走进了“为搞笑而搞笑”的误区。杨智帆坦言,许多同类节目中的段子,更倾向搞笑而非幽默,“幽默是高级的东西,需要停顿一秒钟,是能够反应过来的包袱,但是中国大部分这类节目只是呈现粗暴的语言包袱,看起来搞笑,却跟幽默是两回事。”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类似《奇葩说》这样的爆款节目,还是需要由专业电视人团队来打造,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央视的一位资深编导直言,马东原来在央视的《喜乐街》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有了后来《奇葩说》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