搂着女朋友等着看彩蛋的你,为什么电影才刚开始出片尾字幕,影厅里就亮灯了,而保洁阿姨迅疾开始了打扫?

有文艺片偏好的你,为什么不得不提前下班急匆匆奔向影院去看6点半开映的文艺片——黄金场次却总难觅得文艺片的身影? 

这一切都是排片的学问,而且远比看客和媒体所想象地复杂、精细的多。除了通常知道的预售数据、观众口味、影院条件等多方面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复杂的人情世故以及总部层面的长远合作关系。 

所以,排片高手们又是怎么“计算”这些因素完成高效排片的呢?

壹娱观察采访了多位影院经理及院线、影投公司市场部的排片人士——详解排片密码。


 

场间争分夺秒,单个影厅一天就能多挣4000元票房

一般在影院的影厅里,一部电影上映结束之后通常会间隔25~30分钟才会放映下一部电影,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洁阿姨就能有充足的时间等电影出完字幕才进场来进行打扫的。

如果两部影片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至15分钟甚至是更短,那么保洁阿姨就需要在电影刚亮起字幕的时候进场打扫,观众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在开始亮灯后就离场。

这就是为什么观众常常要跟保洁阿姨一起等待彩蛋的缘故。

那么,为什么两场电影之间的场次间隔要如此短?

对于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影院来说,每天的营业时间基本上是从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或者更晚,在约14个小时的营业时间中,一个影厅每天可以排映的时长为100分钟的电影大约是5~7场。但是如果将影厅中两部电影放映的间隔缩减到15分钟,那么这个影厅一天可以节省出的时间就差不多能多放映一场电影。

“在一些节假日的高峰时期,即便是晚上10点的场次也会有很不错的上座率。如果一个200人的厅多排一场50%上座率的电影,按40元的票价算,仅电影票就能为电影院带来4000元的收入,再加上爆米花和饮料的收入,几个影厅挤出时间多排几部影片,收益是可能过万的。”北京市一家影院的经理A君对壹娱观察分析道,“不过现在很多影院可能也就节假日会这么做,场间太仓促对于观众的观影体验来说并不好。”
 

同样,如果有时候你只能在下午6点半才能看到心仪的文艺片,往往也是影院经理在多年排片经验下精心计算的结果。

“文艺片比商业大片有着相对更为固定的受众群体,因此在热点影片较多的情况下,把文艺片排在12点半、6点半这样的饭点,其实与排在晚上8点左右的高峰时段在上座率方面反而不会相差太多。但是商业大片排在晚上8点,上座率就会更高,因此有时候把相对小众的文艺片排在午餐、晚餐的时间,对于影院来说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诉求,也能更加好地提高收益。”济南百丽宫影院经理董文欣告诉壹娱观察记者。

观众、总部、发行、制片都要顾及,拼酒得排片的江湖规矩渐行渐远

那么对于一个拥有数个大小不同的影厅的影院来说,在一个档期内就需要面对众多的影片,影院经理是通过哪些因素来决定排片的?

“以前影院排片基本全是影院经理一个人决定的,他们需要根据不同影片的明星阵容、映前宣传程度、口碑以及影院自身影厅多少、每个影厅的座位数多少、影院地理位置、消费人群口味偏好,甚至是影院与地网发行关系、院线、影投公司与电影发行方、制片方关系等因素来进行一个综合的考量。

比如说明星多的热门影片优先排在黄金时段及大影厅;小众文艺片就选择在小影厅;周末就多排一些适合儿童看的动画片;预售好的电影可能就多排几个场次。现在越来越多的院线和影投公司的影院开始接受总部排片,影院排片个人控制力度在减弱。”在国内某著名影投公司旗下当过多店影院经理的人士B君告诉壹娱观察。

尽管一些院线及影投公司影院经理的排片权利有所缩减,但是国内完全执行总部排片的院线或者影投公司并不多,因为不同城市甚至是同一城市中不同地理位置的影院,观众的偏好往往也不同,所以更多时候还是需要影院经理自己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

B君告诉壹娱观察,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对于电影的喜好会有差异,比如说在北京、上海卖相尚可的文艺片,在四线城市可能就一张票都卖不出去;即便在同一座城市,不同地理位置也会导致观众喜好有所不同,在一座城市中心商圈的影院,商业大片可能会更受欢迎;位于社区中的影院,由于周围居民与儿童多,动画片可能就更受欢迎;而在城市相对郊区的影院,动作片和喜剧片则可能更受欢迎,因此除非是完全要求按照总部指导意见进行排片的院线,影院经理往往需要根据总部排片指导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有排片权利的影院经理及市场部人员来说,上级院线和影投公司、发行公司的地面团队,乃至制片方,这些方方面面的人情世故都需要在排片时去协调处理。

“原来地面发行与影院人员的关系会比较密切,甚至会有一些江湖氛围和潜规则。发行人员和影院经理之间经常会有饭局,比如说发行方干一杯酒,影院经理就给排一场,干几杯排几场。但是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行业整体上越来越理性与市场化,大家都以利益最大化为主。如果排了片子卖不出去票,你和我喝再多酒也没用。”一位担任过多年影院经理的C先生告诉壹娱观察。

现在考虑与发行方及制片方关系的,更多的是院线及影投公司总部的排片人员。一位全国性影投公司主管排片的市场部经理D先生认为,排片现在如果会受发行的影响,更多的是基于长线合作的考虑,“一个正在发生变化的现象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是在制片、发行、放映全产业链发展,因此出于总公司层面长线与深度合作的考虑,有时候我们会给一些公司的影片相对较好的排片场次。”

“客观”数据照样处处是雷,与片方还须斗智斗勇

同样让市场发生变化的还有在线选座电商的出现。在2015年电商票补盛行的时候,如果同样热门的影片,很多影院都是哪部影片票补多就多排哪部影片。虽然现在票补逐渐减少,但是排片占比与上座率的数据却能通过在线选座系统更加直观的体现。多位接受壹娱观察采访的影院经理表示,现在在排片时,都会将排片占比和预售情况视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不过在D君看来,预售情况有时候却并不足够真实,因为数据可以人为制造,排片人员甚至不得不和片方斗智斗勇:“我们现在也不会特别相信排片占比、预售、上座率这些数据,尤其在电影正式公映前,这些数据都有可能是片方自己买票造出来的。以前有的片方傻,只买影厅边上的电影票,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刷出来。现在他们精明了,开始买中间的票了,我们还得自己去厅里看,开场后到底来了多少人,然后才要评估这片子是否真的有卖相要多排片。”

对于上座率和排片占比这样的数据,B君与D君认为,同样需要谨慎对待。“看到数据之后,要知道数据背后的水分,很多影片喜欢拿高上座率说话,其实很有可能一个影院有8个厅,这部影片排到的是唯一的小厅,上座率当然低不了;一些影片场次多,但可能和制片方关联的院线及影院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些数据都需要自己去甄别,之后才能从比较中立的角度来进行判断。”D君说道。

另一位影院经理E同样认为,单从影院层面来讲,排片占比这样的数据的确容易出现水分:“比如说有一些长期合作的发行方,或者与总部有良好关系的制片方,如果他们提出多排几场的要求,你又很难拒绝,那么我们就得看影片质量和市场情况,如果影片质量与售票情况的确不错,可能就多排几场大厅;如果感觉质量一般,我们可能就会多排几场小厅,一个大厅可能比小厅多出100个甚至更多座位,因此同样比例下的排片占比,观影人次可能会差不少。”

相比于一部影片的排片占比与上座率,D君认为,观影人次的变化才是更有意义的数据:“排片占比很容易通过制片方旗下的院线、影院或者是相关合作方的多排片来提升,预售上座率的造假成本更低。但是如果影片有足够的吸引力,观影人次增长的比例是一个比排片占比和上座率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我们也会根据这样的数据来进行排片调整”。

排片就是第一生产力:高手们都是怎么排片的?


《小时代》虽然当年口碑异常低,但是想看的观众非常多,所以在上映前几日一定是大比例排片

对于影院经理和院线、影投的排片人员来说,需要顾及的因素这么多,手握排片大权的个中高手们又都是怎么排片的?

实际上,越是有经验的影院经理,就越是重视排片。董文欣认为,影院的排片直接影响到影院的收益,尤其在人数较多的节假日,如何排片更为重要;B君也告诉壹娱观察记者,对于影院来说,“排片就是第一生产力,怎么强调重要性都不为过。 ”

在拥有超过10年排片经验的董文欣看来,在上映前了解档期内不同影片的情况及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上映前我都会提前看一下影片,自己对影片质量有个预估,然后影片的主创人员及主演、各种电影节获奖情况、在网络上的搜索关注度、宣传与营销是否吸引到了观众以及影片在全国的预售排片占比等信息和数据都要有所了解,随后拿出几个厅来做预售,最后再根据销售情况综合分析来进行排片。”

对于董文欣来说,第一天的排片只是开始,档期内所有正在上映的影片,董文欣都要去观察影片的上座率;每一部影片在放映完成后,董文欣都会去了解观众的观影感受,并且根据影片的上座率与口碑对排片随时调整,“我们影院观众口味相对不错,同档期上映的两部影片,如果一部上座率不高,口碑也不好,而另一部口碑好上座率也高,那么我可能会减少低口碑影片的场次,排成高口碑影片”。

差异化竞争则是董文欣在排片时秉持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济南百丽宫所在的商圈方圆两公里内还有四五座影城,同样的档期,董文欣还会去了解竞争对手的排片情况。“每一家影院都是独立的,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有一定的排片差异化。一些有IMAX银幕的影院,好莱坞商业大片上映的时候他们的排片和上座率就特别好,而百丽宫则有一批文艺影片的铁杆粉,所以他们排更多好莱坞大片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排一些文艺片,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差异化。”董文欣告诉壹娱观察记者。

在D君看来,“当影院经理或者市场部的排片经理,有时候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直觉”,这种直觉更多的是在面对具有迷惑性的数据面前,要有发掘市场热点的能力,要发现观众想看什么:“哪怕是烂片,只要市场很热,热的时候一定要排,热度减了可以再减少场次。比如说《小时代》,虽然当年口碑异常的低,但是想看的观众非常多,所以在上映前几日一定是大比例排片,这种粉丝向影片在跳水之后我们再缩减排片,但是能挣钱的时候一定要挣。刚刚过去的中秋档,《大话西游3》口碑并不好,但是观众的需求最多,因此我们公司下边的影院,该片的排片场次最多。”

不过,在董文欣而言,市场与观众的口味需要影院经理去培育。对于口碑不错但是票房未必好的影片,董文欣会坚持给予相当的排片。

 “排片不仅要考虑市场和收益最大化,也要考虑口碑与影片质量的问题,不能一切以观众口味为准,也不能唯利是图。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市场。如果影院里全是能赚钱的烂片,观众倒了胃口,市场暂时看上去会不错,但是消费者会被彻底伤害。考虑影片的质量是一个长远的市场问题,观众只有在影院里能更多看到好电影,这个行业的市场才能长久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