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日前发布的一个报告显示,在2016年最具影响力的100个IP(知识产权)中,网络小说占61部,传统小说仅有29部。而在这29部传统小说中,除了《西游记》以及金庸、古龙、陈忠实等作家的几部小说外,其余大部分是青年作家近年来发表的作品。
这个报告的结果与人们的观察基本一致:经典文学作品近年来在影视版权开发上远远逊色于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作品。有些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权价格已飙升至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但经典文学作品影视版权一直显得不温不火。很多业内人士表示,挖掘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潜质,激活其版权价值,对于提升当代电影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社:面对版权困境的新尝试
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的电影《智取威虎山》,2014年年底上映后收获了近9亿元的票房。然而,《林海雪原》图书的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从高额的电影票房中获得任何收益。原因很简单:此书的改编权与出版社无关。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历史最长的文学专业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鲁迅全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巴金全集》《老舍全集》《周立波选集》《王蒙文存》《赵树理文集》《路遥文集》《姚雪垠文集》等众多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拥有如此丰富的作品资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有过开发作品改编权的想法,但困难重重。
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表示,很多知名作家不愿意把作品的影视改编权授予出版社,而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知名度不高,出版社即使代理了其影视改编权,也没有专门机构对这些作品进行推广。宋强认为,对影视公司来说,经典文学作品如果改编得不成功,可能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再加上市场前景相对模糊,这使得它们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慎之又慎,转而把目光投向拥有众多粉丝、市场风险较小的热门网络文学作品。
面对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相对冷清的局面,一些传统出版机构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希望凭借图书版权的便利,把更多的文学经典改编成电影,也有一些出版机构成为作家的“经纪人”,代理其包括图书版权、影视改编权在内的全部版权。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成立了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尝试把触角从单纯的图书出版延伸到影视版权、舞台剧、教育培训等各个领域。
“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一直把‘全版权’运营曹文轩作品作为宗旨,积极向相关机构推介曹文轩作品的影视、动画片、儿童剧、有声书版权。”天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昀韬介绍,在该中心的努力下,目前曹文轩的短篇小说《三角地》已经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各地院线上映,影视剧版的《我的儿子皮卡》、动画片版的《火印》也有望于不久之后问世。
版权机构:主动出击挖掘市场潜力
促成《林海雪原》电影改编的,是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2010年,博纳影业筹拍3D电影版《智取威虎山》。因为《林海雪原》原著作者曲波已经去世,他们与曲波的家属商谈过几次改编权的问题,都没能达成一致,最后找到了我们。”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回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3D电影,当时尚无可以参考的版权价格,影视公司认为,电影只需要“智取威虎山”这个片段而非全书的改编权,因此提出了相对较低的版权费。张洪波则指出,如果影视公司仅获得“智取威虎山”的改编权,未来电影中一旦涉及书中的其他内容,就可能构成侵权。而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不可避免地需要介绍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内容,才能保持故事的完整性、连贯性,建议影视公司提高版权费,签下《林海雪原》全书的电影改编权。
在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协调下,曲波家属和博纳影业不仅在版权价格上取得了共识,并且约定:为体现对原著作者的尊重,原著作者的署名与电影导演、编剧的署名以同样的字体在同一个画面上出现。
“网络文学作品往往泥沙俱下,靠‘粉丝经济’改编而成的电影不可能长期占领市场,而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会长期存在。”张洪波认为,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专业版权机构一方面了解作品,另一方面熟悉相关法律和市场环境,有责任投入更多精力向影视界推介适合改编的经典文学作品,推动这个市场发展成熟。
张昀韬同样指出,经典文学作品的版权代理人不能坐等影视公司找上门来,而应该主动寻找作品与影视市场的契合点,为影视改编牵线搭桥。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曾召开“全版权”拓展会,邀请各界人士从投资、媒介、平台等多个角度探讨曹文轩作品改编的可能性,并且达成了多项版权转让协议。
在张洪波看来,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不应局限于国内电影市场,而应该有面向世界的视野。“像麦家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已经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那么俄语版的《暗算》《风声》会不会受到俄罗斯观众的欢迎?”他表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正在推动的中俄文学经典互译项目,在把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翻译成俄文的同时,也将探索把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向国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