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整个一级市场创投大环境的回落,体育投资的热度似乎也在消减。一方面,“钱荒”之下,项目偏早期、盈利能力弱的公司融资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好项目少了,资本越来越向头部公司聚集。2019年已到末尾,明年体育产业从何处破局?投资人最关注哪些公司和趋势?
在懒熊体育主办的第四届体育产业嘉年华上,正和岛董事、史克浪体育创始人黄斯沉、达为资本董事长韩大为、东方弘泰资本管理合伙人&CEO马云涛、复星体育董事总经理潘之恒、鸿坤亿润投资合伙人樊宏楠就《体育投资:向下生存,向上生长》的主题对体育投资在2019年资本市场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投资海外市场的心得,并对体育产业的未来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以下为具体观点:
达为资本董事长韩大为
“体育产业三段论 14年到19正好五年,这五年经历了很多发展变化和波折,对我来说这也是我的专注体育产业第五年,我对体育产业5年的投资做了复盘,过去5年一共投了18个项目,退出了5个项目,退出的5个项目实现的回报率是4.1倍,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项目在不断的退出中。所以我对投的项目比较满意的。2014年到2019年是体育产业1.0阶段,2020到2025年是2.0阶段,将有很多催化剂,2025年之后的五到十年将会是3.0阶段,体育产业达到GDP的百分之四,这概念意味着未来15年,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是GDP速度的数倍。
体育产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这个产业是标准化和全球化的。所以,投资体育产业肯定是要全球布局的,不只局限在中国。总体来讲,全球体育市场还都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海外市场的波动性比全球整体经济要小得多。
我认为海外市场跟中国相关的体育投资机会是非常多的, 当年我们做盈方并购的时候,我们就把盈方过去20年的数据拉出来看。发现过去20年欧洲的经济有很多大起大落(欧债危机等),盈方的业绩相对稳定的持续增长。我们未来的投资,也可能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海外的市场、欧美发展比较发达的体育市场,包括周边东南亚的新兴市场,我们也会非常关注。
横向对标的话,中国的特点还是初级阶段,土壤比较贫瘠。在早期阶段,我们更倾向于To C端,我们对To B端的项目是非常挑剔的,都是找一些对体育营销有跨国需求的顶级公司。所以我们侧重的是To C端,就是消费层面,因为产业要起来,必须要消费端先起来。
我认为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体育产业所特有的,中国今年整个宏观环境,各个行业都很艰难,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看一下体育消费类,比如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比如前两天公布的Lululemon财报,公开数据是今年在中国大陆市场业务增长68%,国内体育消费(李宁、安踏)收入的增长、股价创新高,这说明消费类增长非常强劲。
对于未来的5年时间,新的基金、二级基金也好,三级基金也好,我们是非常偏向消费类的,因为我认为在现在整体的全球宏观环境这么恶劣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战、中美对抗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国内的消费,消费升级也好,消费转型也好。
东方弘泰资本管理合伙人&CEO 马云涛
我觉得体育是解决精神需求的大场景,我认为2019年没有“多冷”,实际上是正常回归。我们把体育产业相关领域分为两个维度,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我们会介入体育赛事的制造,传播运营和市场营销,以及关注新技术在体育赛事领域的应用。其实2019年市场上正在慢慢出现更多机会;我们更关心服务用户的产品,我们能够看到跑马的人数,去健身房的人数还在增长。我们也在观察新技术在大众体育市场的变化。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看,我们观察到在国际赛事足球领域,在足球赛事的制作、内容的传输,包括版权运营业务上,有着比较领先的经验。看国外的技术能对中国市场带来的改变,我们要把先进体育赛事传播、制作技术带到中国;第二个维度,从公司的角度,我们也需要国际化,需要把市场打通,因为我们体育产品有一个共性,国界容易破除,我们的目标还是融汇这个市场,让更好的产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的传播。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To C端我们更看重的是能够给用户提供优质内容的平台,能够给用户找到一个新型的平台去消费体育内容,包括社交的内容。另外从B端来说,我们也会看一些机会,因为5G时代的来临,在体育赛事、体育事件传播上,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我们也观察这些新技术对整个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改变的机会是什么。
我认为这些B端为整个体育活动服务的企业,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也可能会给体育赛事、体育产业赋予一些新的内容,让C端用户能够看到跟过去感受不一样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我相信这个地方可能对整个产业的收入结构来说是很重要的构成。
鸿坤亿润投资合伙人樊宏楠
过去的这一年比较难,以后可能会更难,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市场周期的规律,我们毕竟也参与过这么多体育项目资本层面、运营层面的具体工作,所以我觉得过去体育产业更多是一种“生存”的概念,可能到2020年以后,体育产业会变成生产的概念,这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你的公司定位是生产的概念,你要对你的产品负责,你的产品要进行标准化,要去量化你的工作流程,如果是生存的话就不一样,可能是一种野路子,是一种很宽泛的打法。从投资角度来讲,我个人比较看好体育科技,我们有能力去帮助创业者。
我觉得相对于国外的这些产品或者包括体育器械的生产商,我们国内可能更缺乏还是产品精神,我们去做一个产品的初衷,可能还不是特别完整。大家可以去美国的体育公司在做一个产品,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毛利,会员体系为什么这么具有黏性?除了硬件作为终端去抓住这些客户以外,内容又花了多大的成本和多大的人力资源,去拿到这样的内容,我觉得是我们国内的企业需要好好去思考的。
我个人觉得体育就应该是To C的,体育最终是要To C的,但是现在衍生一个新的迹象,我觉得C端是要分层的,不管是高端的健身消费,还是男性和女性、老人和年轻人,这种C端的变化现在跟以前的体育环境不一样。我记得十年前买过一台跑步机,就放在家里的阳台;但现在不一样了,女性的消费环境变化了,喜欢跳操、蹦床等不同的产品,就会产生不同的消费。我认为体育从业者还是要抓住产品,因为现在还是在从零到一的过程,C端需要被区别对待。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个跨界的,能够控制好成本的体育产业。
复星体育董事总经理潘之恒
我们是一个偏向产业资本类的公司,是一个平台的公司,所以我们更深耕于自我孵化和在几个业务板块当中纵向的发展。大家很多人都知道,复星切入体育赛道,时间也有差不多4-5年。最早的时候从2016年投资了,当时还在英冠的狼队,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把他带到英超。本身在整个现金流盘活,整体外延周边的发掘,也做了非常多的拓展。
整体而言,我们整体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有一个强IP之后,一直考虑怎么在国内或者亚太市场做更多市场化。我们当时在思考,如何把一个本身非常有品牌价值的东西,已经构建了一定护城河的产品更好商业化。我们后来在亚太区包括中国做了非常多的板块横向跟纵向的延展,没有做太多的投资并购,我们更多考虑怎么在几大业务板块当中,把自己的团队孵化起来,因为这更重要。现在遇到了一个资本市场不是那么蓬勃的时代,过去几年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把自己的产业做深、做实,会给我们本身的现金流,包括更多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屏障、壁垒。
所以,2019年虽然翻山越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觉得在行业当中能深耕的,能自给自足的有护城河、头部IP的公司,还是可以活得比较舒适。我希望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大家要精耕细作,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我们复星集团的目标群体是全球十亿家庭,我们是一个消费科技类的公司,到了体育产业我们也是这个初衷,大家都在说消费,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做Icon,因为这是新的风口。我们是本身围绕家庭、个人、粉丝、研判好产品的一家公司,我们是一家消费科技类公司,这是大的平台环境。所以,未来打造好产品跟深入挖掘粉丝群体这两点,未来不管在扩展还是在投资,需要额外注意。所以,我们的初衷是To C,未来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战场。本身体育赛道,产业集团本身也是这个初衷。因为最终体育这个东西,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最后要落到一个实际的载体上。举个例子,大家说消费,本身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拓展。为什么我们要去做一些体育时尚的潮流品牌,自己做很多孵化。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未来的风口,潮流服饰、街头文化都是符合95后、00后,我们叫Z世代的年轻群体的主要偏好,这个消费市场足够大,未来会占到整个市场非常大的比例。
所以,未来打造好产品跟深入挖掘粉丝群体这两点,未来不管在扩展还是在投资,需要额外注意。所以,我们的初衷是To C,未来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