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割了韭菜! ”国庆前一些买了影视股的股民在论坛上这样说道。

十一前,一些论坛的股民甚至部分媒体,都看好国庆档电影会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利好,会让影视股有一波上涨行情,但与之相反的是,在节后大盘飘红的情况下,影视股尤其是和国庆档有关公司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跌停的情况。

为什么电影卖的好,影视公司的股价却在不断下跌呢? 除了因为电影炒作是炒概念炒预期的因素,还有哪些因素是影响影视公司股价走势的关键原因呢?

2017年开始,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都在渐渐逃离影视行业,机构们选择茅台、平安等白马股,给予这些公司相对同行业过高的估值,也不愿意选择现在处于估值低谷期的影视行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处于探底阶段的影视行业,基本面仍没有改善

刚刚结束的史上最强国庆档总票房43.8亿元,同比大涨129%,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去年10月36.48亿元的全月票房。 然而出乎大众意料的是,普遍认为国庆档电影市场的表现会带动影视股上涨之际,在十一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大盘飘红的情况下,影视股却是绿油油的一片。

国庆档三部电影之中,由于《祖国》的出品方太多,《中国机长》的出品方博纳影业还在苦等A股IPO,与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最具有强相关性的电影只剩下《攀登者》。

而《攀登者》恰恰是一部与大众预期相差最大的国庆档电影,这也使得《攀登者》的主发行方上海电影在上映前和上映后的走势与其他影视股相比,炒作时间点更早,预期落空后跌幅更加夸张。

上海电影在上映前2个月就启动国庆档行情,股价涨幅超过40%,市值上涨24亿元。 然而《攀登者》在9月28日点映之后,上海电影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跌幅达到了27%,几乎回到了2个月前的起点。

为什么影视股在节前上涨节后暴跌呢? 在二级市场上,股价往往已经包含了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在上海电影宣布发行《攀登者》的时候,市场给它进行对标的可能是北京文化的《流浪地球》。

不难发现在两部电影上映前,两家公司的股价都在不断上涨,这便是炒作的潜伏期。 临近上映时,股价都发生了涨跌波动,有一些投资者在这期间已经获利了结。

上映后股价都发生下跌,唯一不同的是,《流浪地球》当时成为内地影史票房第二的影片,北京文化股价跌幅相对温和,而《攀登者》与预期相差太大,上海电影下跌的非常剧烈。

像上海电影和《攀登者》这种,资本市场上利用一个事件在短期可能会产生波动进行投资炒作的行为都属于投机性质。 但电影炒作给影视公司带来的股价上涨往往是短暂的,即便上海电影上涨的行情持续了3个月,也不具备长期性,这是由于影视公司本身的营收状况,也就是基本面还处于低谷期,没有发生反转。

从影视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来看,影视行业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好转,整体的营收和净利润还在继续下行。 根据民生证券的研究报告,影视行业今年上半年的整体营收是266.87亿元,同比减少7%,实现净利润19.79亿元,同比下滑64%。毛利率上,影视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从Q1的30%下滑到Q2的26%。

公司整体营收不佳自然是因为行业不景气,以电影行业为例,上半年内地市场总票房311.7亿元,同比减少2.7%; 观影人次8.1亿,同比减少10.3%。受电影市场下滑影响的A股影视公司可以分为上游内容出品方和下游影院等终端。

对影院等终端而言,上半年票房同比下滑2%,但全国银幕数仍然在增长,这便导致全国单银幕产出继续下滑。 广发证券的研报显示,2018年全国单银幕产出92.58万元/块,同比下滑6.9%,而2019年H1,单银幕产出44.96万元/块,同比下滑15.47%。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使得各院线影投还会继续开设影院,比如万达电影上半年新建25家影城,头部院线的新建速度有所放缓,但并没有停止。 虽然行业已经在进行整合,比如星美去年的关停潮,大地院线内部一直在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但影院端的竞争还会非常激烈。

对于内容出品方而言,近年来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在提高,然而对于单一公司来说,还是很难保证每一部电影作品的品控,这让内容公司的业绩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哪吒》给光线传媒带来的利润超过10亿,光线也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了超额回报,但也不能保证后续的作品都能有这么优秀的成绩。

但也有可能投资的电影,看似是高收入,然而电影成本的增幅更大,最后是亏损的。 同样以光线为例,上半年通过发行《疯狂的外星人》和《千与千寻》等影片票房合计为28.16亿元,这使得光线在电影业务上,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95%,成本增幅同比增长314%,最后毛利率同比下滑57%,甚至还亏损8.52%。

光线作为《我和我的祖国》出品方之一,在电影票房达到22.19亿元时,光线的营业收入仅为1250—1600万元,电影票房虽好但给光线带来的营收却很少,其次1600万元在光线传媒上半年营收中也仅占1.7%,由于《哪吒》的存在,对其全年营收的贡献将更加微小。 这也说明电影即便火爆,但对上市公司而言空有概念。

受宏观环境和政策双重影响的影视行业,未来会有转机吗?

影视行业除了自身的波动性大和不稳定外,作为周期性产业不可避免的也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 2015年国民GDP增速为6.91%,自1991年以来,首次跌破7%,同时当年国家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经济增长阶段,开启新一轮经济转型。 中美关系突然变得紧张,外部环境的反复无常,同样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可以说影响了各行各业,比如互联网公司裁员潮,汽车销量连续十几个的月同比下滑等,影视行业也是其中之一。 限制从业人员片酬、限制电视剧采购价格,2018年影视行业的税收门,便是属于影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去年影视行业的股权质押风险,便是由于资本市场去杠杆政策所导致的资金短缺。

影视行业由于多重因素导致自身基本面不好,也让众多个人跨界投资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基金纷纷远离这个行业,导致影视公司融资困难,项目开展不起来,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一位在2017年曾经试水投资网大的老板,现如今又回到传统行业开设餐馆,这位老板说,“影视行业水太深,不赚钱,等以后有机会再考虑回来投资吧”,一副被影视行业伤到的样子。

二级市场方面投资影视公司的机构数也在减少,机构宁愿抱团去买茅台平安等白马股,投给更具有确定性的公司或者行业,也不愿意和影视股扯上关系。 根据雪球上的数据,2018年中报持有光线传媒股票的机构有300家,而2019年中报机构数只剩154家,和一年前相比减少了一半。 万达电影也是如此,机构数目从2018年中报的207家变成2019年中报的133家,而这还是机构数目较多的影视公司。 一些影视公司的机构数目仅有个位数,比如幸福蓝海只有9家机构投资者。

一级市场上,影视行业投融资数量变化同样非常明显,有的基金经理说,“我们一直在看项目,但看的多,投的少,或者基本不投”。 根据IT桔子的数据统计,2016年影视行业投资数量的峰值有176笔,投资金额234亿元,投资数量此后逐年降低,2019年至今投资数量只有13笔,投资金额仅为17亿元,与2012年水平相当,说影视行业今年仍然处于困境时期一点都不过分。

但影视行业就没有好转的迹象了吗? 暑期档、中秋档和国庆档,三个档期都超出预期,暑期档有《哪吒》打破了动漫天花板,中秋档和国庆档又接连刷新档期自身历史记录。

而且证券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影视传媒板块自2015年连续下跌三年之后,终于在今年有所反弹,可以看作市场看好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信号。

证券市场自2015年从牛转熊,在今年1月触底2440点后开始了一波强势的反弹,尽管现在仍然处于3000点附近的调整阶段,但一些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都认为: 二级市场最为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A股上市公司二季度利润增加速度6%,虽然低于一季度的9%,却仍然好于2018年Q4的负增长,国家未来的经济前景会逐步转好。

内地电影市场也在向更成熟的产业模式发展,影视和传媒行业作为一个弹性大的板块,过往有被资本抛弃的时候,也曾在2015年有过高光时刻,2015年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增速超过40%,影视传媒公司最高市值达到2.4万亿,中证传媒指数的市盈率达到116.虽然从2015年至今,影视行业在不断下滑的探底阶段,当下传媒板块的市值仅剩1.19万亿,中证传媒指数市盈率也仅为24. 但是这几年也有《战狼2》、《哪吒》、《流浪地球》等优秀的作品出现,今年上半年电影市场表现不佳,但下半年暑期档、中秋档和国庆档已经实现了三连爆发,整个板块虽然处于极端被压制的状态,但作为消费行业,未来随着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变好,影视行业仍然有望迎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