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刚刚过半,声音社交就从盛夏走到了寒冬。

声音软件们年初热闹劲儿还令人记忆犹新,在应用商店的社交类免费排行榜上,音遇、吱呀语音、Soul为代表的声音社交应用屡屡超越“老前辈们”登上前列,并喜获融资。

“声音是陌生人社交的未来”,无数人开始相信,声音社交能搅动“苦微信久矣”的社交“死水”,喜马拉雅FM、荔枝、蜻蜓FM等老牌语音类应用也心动入局,希望能在社交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达尔摩利斯之剑”很快落下。6月中旬,网信办关停了9款与音视频有关的社交APP。其中就包括红极一时的soul、语玩、吱呀等声音社交产品,以及喜马拉雅、荔枝FM等内容音频平台,有的更是永久关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声控”泪满襟。其实,声音社交并不是什么新话题,从互联网刚兴起时的聊天室,到语音直播间YY,再到陪我、狼人杀、soul……声音一直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交酶”存在,却又总是在互联网世界的边缘徘徊。

突然地爆红,与突然的封杀,在声音社交的“速生速死”背后,或许埋藏着社交的彩蛋。

闷声圈粉:声音社交的前世今生
从声音类产品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并不像一些“砖家”、观察者所说的那样,是“95后专属”“Z世代”产品。恰恰相反,它可能或多或少伴随着不同代际网民的成长与进化。

粗略来看,中国的声音类产品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2008年以前,声音社交几乎都是在聊天室进行的。名头比较响亮的的有网易、碧海银沙等。据说碧海银沙一天有几十万的访问量,网易聊天室高峰时期能有几万人同时在线。古早网恋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在聊天室里“轻舞飞扬”,感动了无数GGMM。

2008年,网易聊天室正式关停,语音也进入了YY时代。最初,YY语音是为了满足游戏玩家即时通讯、配合作战的需求产生的,但其通讯功能很快被会玩的年轻人发掘出了新用途,YY群、直播间等风靡一时,成为社交、八卦的集散地。2012年,YY用户就突破了两亿。

也是在此时,语音社交的需求开始被一些敏锐的创业者发现,比邻、陪我、桔子热线等主打一对一私密电话的垂直社交产品开始出现,开始分流一部分“声控”。

伴随着YY语音的视频化转型,语音社交也来到了百花齐放的细分时代,开始出现众多更加垂直的创新玩法。

比如隔壁同学,主打通过语音任务来实现真人恋爱养成;狼人杀,核心业务是多人实时语音对讲游戏;soul,对声音进行属性鉴定,强调走心的“灵魂”轻社交;麦萌对手戏则是中二戏精的乐园,用户可以可以在上面扮演不同人物、角色的对白。

陌生语音陪伴类App语玩,则通过场景化游戏来实现功能触达,并在2017年蓬勃增长;吱呀App靠声音鉴定来进行低门槛社交匹配与交友;而TOP级音频内容平台荔枝,也从善如流地推出了语音直播,依靠古风、情感、ASMR等领域主播带动交友。

值得一提的是,依靠音频直播的打赏分成,荔枝在2017年首次实现平台盈利。

当然,主流社交平台如微信,漂流瓶也支持语音匿名社交,陌陌有语音直播……但垂直类声音社交软件已经开始走入主流视野,成为大众心中“年轻人的玩意儿”。

不过,声音社交真正获得资本认可,还是伴随着00后进入网络社交视野。比如2019年的第一匹社交黑马音遇,就模拟了一个多人参与的在线k歌场景,上线两个月超越微信、抖音连续霸榜十八天(App Store)。一时间,大家都认为微信社交霸权开始松动,陌生人社交市场春天来了。马桶MT、多闪、聊天宝相继发布,颇有点来分一杯羹的味道。

对年轻人的吸附,商业价值的日渐清晰,至此,声音社交似乎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大展拳脚的好日子。可惜还没高兴多久,一道下架整治的禁令就将声音社交打回了原型。

好了,梳理了声音社交的前世今生,你可能会有疑问, 既然流量巨大、又是刚需,声音社交为何总是火一把就死呢?

被无聊和孤独“圈养”的社交隐疾

讲道理,声音交流更有情感温度,聊起天来不会有太多心理负担,还比文字有更多发挥空间和信息层次,又不会因为“看脸”而劝退。又具备一定的真实感,更容易克服陌生人社交时的防备心理。在一些产品中,还常常会与内容、兴趣捆绑在一起,黏性并不低。

为什么长期以来都是互联网世界的“下水道”成员呢?好不容易熬出头了,还被警察蜀黍给当场抓获。

最直接的原因,是声音的匿名属性极强,结果就成了不当行为滋生的温床。相比于需要上传照片的传统交友模式,用声音交流既开放了自己社交面貌的一个侧面,又极大的保留了个人的神秘性,在陌生人社交氛围中不会有心理负担,能更积极地激发用户的行为。激发过了头,就开始跑偏了。

一些语音直播平台上,会有收听者刷礼物怂恿主播“开车”,音频平台也有不少台词露骨的广播剧大打色情擦边球,在Hello等语音平台,有用户连麦公开“磕炮”。

不过,不良信息的存在毕竟只是少部分的存在。另一个阻碍声音社交长期发展的,在于玩法的不成熟与不确定性。

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用户迁移成本并不高,因此一旦有一些新兴的玩法出现,比如音遇的在线K歌,或是匹配效率更高的一罐,亦或是某个网红CV(配音师)直播,都有可能快速攫取用户。

而基于声音的交流往往是实时或即时性的,缺乏其他有效手段来构建真实的个人身份,自然也就很难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很多声音玩家大多只是在线上或者某个直播间里“一期一会”,只关心在建立联系的片刻时间里面是否“契合”,却无法建立深厚的联系。轻量级玩法也决定了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可承受之轻”,总是随着用户快速切断联系而速朽。

重创之后,声音社交还有未来吗?另一方面,商业变现的效率低下,也让声音社交无法走得更远。语音直播类和视频直播类似,依靠粉丝经济做秀场,打赏无处不在。电话社交类则是以收取服务费为主,比如橘子热线就是女方打电话赚钱,男性打电话付费,再加一些增值服务;Match Group的收入来源则是按月付费的会员收入,成为会员之后,就可以查看对方更多的资料。

显然,这些商业模式都极大地依赖于用户黏度和深度绑定,而这与声音社交的“弱关系”属性又是从根本上相悖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法找到新的玩法和付费模式,声音社交将始终在速生速死的深渊里徘徊,更不可能扛起“打倒微信霸权”的大旗。

既“独”又“群”:这届年轻人的社交还有救吗?   

有人说,不相见,亦不相念,是这届年轻人社交的最佳打开方式。

既然年轻人们如此肆意又薄情,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声音在给陌生人社交带来新的可能性。

它不再像传统的陌陌、探探一样目的性很强,被“YP”污名化,而是成为一系列泛娱乐内容的载体和“放大器”;也不像ZEPETO互动与陪伴感低,和微博、豆瓣一样“无撕不欢”,因为即说即走,无人揣度,更无需顾忌。

那么,在今天,声音社交有没有可能新的突破?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技术的“彩蛋”正在成为改变声音社交生态的变量:

彩蛋一:AI鉴黄

多数社交鉴黄工作都是围绕视频和图片展开的,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等都有直播鉴黄的智能解决方案,但是AI在语音鉴黄中的应用迟迟难以到来。关键原因是社交平台的语音环境十分复杂,机器很难从杂乱的语音信息中揪出涉黄涉暴人员。不过,最近也有不少新的技术成果,或许能够带来转机。

去年4月份,Google曾在博客上发布了一个深度学习系统,可识别和分离出嘈杂环境中的个体声音。从YouTube上10万段“讲座和谈话”视频中提取了近2000小时的视频片段,然后混合音频与人工背景噪声,系统仍然能够分辨出哪个音频源在给定的时间内属于哪张人脸。

当然,AI鉴黄只对一些特殊的声音有效,比如说呻吟什么的。一些潮流社交黑话,XSWL(笑死我了)、扩列(加好友)、养火(常联系)之类的,算法很难及时获取足够的语料进行分析和迭代,在现实中也就无能为力。

彩蛋二:5G高带宽即时通讯

5G网络的高质量、低延迟,加上通讯云服务商的合力,将会直接对声音社交的玩法带来革命。

除了一对一“语音交友”、多人在线“剧本杀”等传统玩法之外,例如对两个或多个直播间进行实时合并或拆解,让多个主播和粉丝群能够快速打通,社交关系从一对多变成了双点乃至交叉式的合作关系,这种推荐和融合,将对声音社交的弱关系链产生深层次的改变,不仅互动体验会提升,整个产品的商业价值也会走上新的高度。

也许到最后,会发现社交产品的兴衰与某个世代无关,语音也未必是真风口。声音社交的百花齐放,也无法帮助用户摆脱孤独,因为真正的关系单独靠音频是很难满足的。

所以,声音社交只能如同西西弗斯一样,一次次将那个名为寂寞的巨石推上山,再看它滚落下来,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