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在米兰举行
首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正在意北部城市米兰举行。电影节主席、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本届电影节将让更多的欧洲人通过电影了解当代多元化发展的中国,也希望让中国电影通过这个平台迈开“走出去”的更大步伐。
谈到举办电影节的初衷,张晓贝说,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少不了国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化是真正能够进入人心、改变观念的软实力,能够拉近人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而电影以它通俗易懂而又直观的形式成为文化交流的最好载体之一。
张晓贝认为,中外文化传统、审美视角、道德标准、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沟通上很容易造成误解,因此中国电影“走出去”一定要有更好的筹划。而电影节是适合中国电影对接意大利和欧洲的一种很好方式,可以把符合现代中国情况、更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推向国外观众。
本届电影节经历了近半年时间的筹备,历经选片、组建评审委员会、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确实遇上了不少困难,”张晓贝说,“外界对活动的初衷、目的和成效都不了解,对此都抱着一种观望的心态,包括组织片源也不是特别顺利,起步还是比较艰难的。”
在人手短缺、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张晓贝选择静下心来,好好做内容。他认为:“电影节的实质不应仅是明星荟萃盛宴、豪华红毯走秀,它的本义是电影作品的交流、多元思想的碰撞与文化融合的传播。”
过去,中国在海外有三大标志性符号,“中医”“中餐”和“武侠片”。本届电影节希望让海外观众在武侠片之外看到更多中国艺术片和商业片。
张晓贝解释说,之所以选择纳入艺术片是为了让观众了解中国电影的专业艺术水平,同时为了“更接地气”,适应外国观众的口味,吸引他们来观影。另外,选片也会兼顾制作精良的商业片。
本届电影节有独特的选片标准:首先是选择“新片”,及时把中国观众喜爱的电影带给西方观众;其次是更加关注现实题材作品;第三是把部分西方观众不熟悉的编剧、导演、演员推介给他们,同时也会选一些未来在欧洲有商业发行潜力的作品。
此外,本届电影节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十分多样化,既有中意两国电影界的专业从业人员、教育界人士,也有资深媒体人和影评人。张晓贝表示,这样的评委团队主要是为了让电影节的最终评选结果既要体现中国的声音,也不能脱离意大利观众的口味,同时还要保证影响力和权威性。
张晓贝回忆说,自己上世纪90年代来到欧洲,那时电影院基本没有中国电影,而现在国外影院播放的也大多是西方选择的中国电影。因此,在谈到对意大利中国电影节的愿景时,他表示希望电影节能够以此为出发点,培养一批能够定期播放中国电影的院线和一批爱看中国电影的外国观众,进一步推动外国观众了解当代中国,激起他们探知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电影节也可以因此做出品牌,在海外打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