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缺席《极限挑战 第五季》的主力成员黄渤带着全国首档关注认知障碍公益节目《忘不了餐厅》重新回到综艺视野。该档节目自开播以来,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4分,跃升“一周国内口碑综艺榜”第一名。
节目组从1300多位认知障碍患者中挑选出适合拍摄节目的五位老人——珠珠奶奶、公主奶奶、蒲公英奶奶、小敏爷爷和大桥爷爷,他们平均年龄超过70岁,患有不同程度的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记忆于他们而言越来越珍贵。在节目中里的他们是餐厅的服务员,虽然他们会上错菜、认不得昨天来过的客人、甚至忘记结账……但他们身体力行地展现出认知障碍患者不是没有用的人。
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病协会发布的《世界阿尔兹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全球每3秒就有1个患者确诊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忘不了餐厅》的播出在慢节奏和小细节中展现了老人们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科普了认知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温暖了许多年轻网友。
一档主角是五位老年素人的治愈系综艺走红,让更多人关注老年群体,更让不少人认为老年群体才是综艺真宝藏。其实这并不是老年人第一次出现在综艺节目中,那么老年人都曾经出现在哪些综艺节目中呢?
从“养生”到“相亲”,老年人在综艺的进场和退场
在早期的电视综艺时代,以老年人为主的节目主要集中在健康养生方面,如《养生堂》《健康之路》等。此类节目在演播厅内录制,坐在台下观看节目录制的观众大多数是老年人。节目组时常会邀请现场的老年观众上台与授课的养生专家进行互动,此时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大部分老年观众会看得更加津津有味。
从节目现场录制情况和电视观众数量来看,老年人成为电视健康养生类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电视综艺制作关注老年人群体时,老年人在综艺节目中的“求生欲”从养生节目开始。
△《养生堂》
2004年是选秀元年,老年人的身影也出现在《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电视选秀综艺中,他们以个人才艺或集体表演的形式展现出属于老年人的活力。2013年,60岁的钟伟强以“摇滚老人”的身份登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成为当时节目开播以来最年长的学员,但该纪录在去年被74岁的台湾地区流行乐坛教父陈彼得打破。
在歌唱竞技类节目风靡的2014年,河南卫视推出专属中老年人的公益歌唱类综艺节目《金色好声音》,瞄准中老年人受众市场,掀起50后选秀风。活跃在各大选秀综艺中的老年人,与年轻人同台比拼,虽大多数只能成为选秀节目的绿叶,但“老”元素在他们身上渐渐褪去,以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激励人心的形象进入大众视野。
随后的电视综艺中,出现了不少完全以老年人为主的综艺节目。其中短时间内数量最多、增量最快、争议最大的是中老年相亲类综艺节目。在《非诚勿扰》的相亲旋风下,中老年相亲类综艺节目在各大卫视和地面频道遍地开花,如黑龙江卫视的《门当户对》、北京生活频道的《选择》、湖北经济频道的《桃花朵朵开》等。
老年人极力摆脱“枸杞养生大爷”、“广场尬舞大妈”的刻板印象,努力以充满朝气、追求美好的新面貌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参加相亲综艺节目的老年人多数因上镜需求要浓妆艳抹,说话和走位都需要特定的培训,加以特定的“人设”为相亲过程中制造摩擦看点,“爆灯”、“打分”、“表白”等形式仅仅是粗糙复制年轻相亲综艺节目。
这些设计让老年人在老年综艺中失去特色,无形中造成了老年人在综艺的身份退场。虽然老年人从选秀节目的配角变成相亲节目的主角,但过于刻意褪去“老”元素,将老年人“年轻化”,并不是老年综艺的长久之计。
从“包装”到“卸装”,老年人在综艺的身份变化
当老年观众还集中在电视机前按着遥控器观看各种有着他们同龄人身影的电视综艺时,年轻人已经在网络综艺中刷起了弹幕。此时从海外引进的综艺制作得到各大卫视关注,湖南卫视推出的《花样爷爷》就是向韩国tvN电视台购买的节目版权。旅行类户外真人秀在年轻明星“导游”带领一群老年明星“团友”的纪实游玩中,慢慢地将年轻人的弹幕吸引到有笑点有泪点的老年人身上。
在偶像小鲜肉纷纷出道时,《我们的师父》《少年可期》等节目将老年人与年轻人以师徒关系呈现在综艺中,展现了新时代下文化传承的传统脉络。老年明星在节目中以“师父”的身份出现,面对曾为练习生的当红偶像们,他们得到了后辈对前辈的尊敬和仰望。
当不少的情感纪实类综艺节目戳中人心时,老年人以父母的身份出现在多部亲情观察成长综艺节目中,他们在棚内观看儿女们的生活录像时,表达了家长角度的喜怒哀乐。“我家”系列《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和“恋爱”系列《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等亲情综艺节目中,老年人回归到家庭身份,将日常生活中面对子女的观察者身份曝光于大众视野下。
此时的老年综艺从自娱自乐的娱乐属性偏向引起共鸣的社会属性,老年人在综艺节目中卸下重重“包装”,回归到日常的社会身份——父母,这更吸引观众的目光。“我家”系列中的直率爽朗的冬冬大姨和豁达大气的钱枫妈妈让观众印象深刻,带着金句频频登上热搜。老年人在综艺节目中做“爸爸”、做“妈妈”、做自己,或许才是适合他们的综艺身份。
而最近播出的《忘不了餐厅》中,五位老年素人让全国观众直面他们的身份——认知障碍患者。他们也曾是教师、军人、医生……更是年迈的父母,但他们拿出了很多人不愿面对的患者身份去参加综艺,用这份行动来鼓励更多人勇敢地面对衰老的现实。
这档关注认知障碍的公益节目将综艺的社会属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真实身份的加入让老年综艺更有人文关怀,温柔地带领观众去认识和面对疾病。五位老人在综艺中是绝对的主角,影帝大咖黄渤、当红小生宋祖儿都鲜在节目中抢戏,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留给老人们。
“卸装”后的老年综艺,虽直面沉重的现实题材,但抛去“人设”、“魔鬼剪辑”、“偶像包袱”后,轻装上阵,尝试用真实的社会问题将老年观众和年轻观众连接起来。
老年综艺新思考
让老年人真正成为老年综艺的C位
观察近年来国内综艺节目题材的变化,从游戏竞赛的快综艺到治愈走心的慢综艺,老年群体从“被忽视”到“被重视”,多档以老年群体为主角或反映老年生活的综艺节目纷纷上线。
很显然,快综艺并不适合以老年人为主角,在此类节目中很难做到不把老年群体作为辅助的元素,令其成为被动的存在,仅仅只是带带社会话题。反观,慢综艺更适合将老年群体作为主角,较慢的综艺节奏给立体化展现老年群体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如今大多数慢综艺只是远离城市的表演,工业化制作在村落中仍难以消去痕迹,根本原因是快节奏的流水化制作与慢下来的节目理念之间的矛盾凸显。老年综艺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不再塑造假象,不再包装主角,温柔而坚定地带领观众面对老年主题,保持老年综艺的“老化”。
当老年群体成为综艺节目主角时,被观看的他们也会拥有更多的同龄观众。但真正成功的老年综艺节目不该只有老年人,需要有年轻人作为配角去为老年人作铺垫,将年轻观众引流到节目中,具有现实意义且老少结合的老年综艺节目才能打通观众年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