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人次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19年至今的每一天,都有近90万的观影人次选择了其他的娱乐方式,而不是走进电影院。

我们先看一下往年的观影人次表现。2013—2015年度,电影市场迎来了较快速发展,人口红利在此时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这三年观影人次的增幅都在30%以上,尤其是2015年,观影人次增幅更是超50%。但随后的三年,人口红利在票补减少等各种政策、经济因素作用下逐渐缩小,在2018年,观影人次增幅创新低,仅为5.6%。

进入2019年,我们首先感受到人次缩水是在电影市场最为红火的春节档。据艺恩数据显示,春节档7天时间里,2019年度较2018年同期,观影人次减少了1363万人次,虽然最终依靠票价因素略增了1亿的票房,但仍难以逆转人次下滑的态势。

但对月度数据却可以发现,其实人次缩水最严重的月份是1月份,观影人次减少超5000万,这个主要原因则是2019年1月份量级或者热门影片的缺失;另一个观影人次落差较大的则是目前的4月,截止22日,观影人次减少达1796万。反而是被热议的包含春节档在内的2月份,成为几个月中观影人次保持最好的月份。

一直背锅的“高票价”在对比数据中为自己“正名”。除了春节档出现的高票价,在3月份,2019年的平均票价低于2018年,在4月份,平均票价的差额也可以忽略不计。可见,在春节档经历“票价敏感”后,3、4月份回归正常的票价走势后,并未重新把观影人群拉进影院,更不用谈观影人群的增量。

之前我们总结过,在人次缩水的分布中,四五线的降幅较大,详情可点击(人次落差近8000万,四五线城市缩水严重)。但经过整个3月份及4月份,观影人次下降分布出现了变化。

2月份以后,人群的大范围流动基本结束。观影人群的地域分布重新回归正常和稳定,三线及其以下城市受制于观影下沉趋缓的态势,在人次缩水上并未继续加大,反而是一、二线城市观影人次继续缩水,其中,二线城市的降幅最大,为16.5%,一线城市也达到了13.7%,作为票房产出主力形式不容乐观。

在大区维度中,华北地区观影人次降幅最小,为13.6%;而东北地区观影人次成为各大区中降幅最大的地区,达到21.2%,这在省份的人次变化中也能得到印证。我们汇总全国各省份的人次对比得出,降幅超20%的省份有青海省、吉林省、宁夏和黑龙江,辽宁省的降幅也有19.58%;而观影人次最为稳定的是西藏,因地域偏远,票补及票价变化较小,人次降幅仅为5.45%,其余省份中人次降幅较小的则是河北省(10.71%)、河南省(11.70%)、广东省(12.86%)、山东省(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