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一味任由“没有历史”的古装剧“霸屏”,很可能使大众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
《如懿传》《赢天下》都已开机,《锦绣未央》《思美人》等开播在即,将要汹涌而至的还有《蔓蔓青萝》《回到明朝当王爷》等剧。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屏幕上掀起的这股古装剧热潮正在继续。古装剧高烧不退的现象,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所谓古装剧,是将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的统称,包括历史剧、架空剧等类型。有专家注意到,一方面,是当下电视荧屏和视频网站古装剧数量巨大;另一方面,却是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创作态度日趋弱化,历史素材更多服务于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呈现的需要,历史正剧正从荧屏上消失。
换句话说,古装大热的背后,是历史的消隐。这让不少研究者和评论家感到担心。在他们看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一味任由“没有历史”的古装剧“霸屏”,很可能使大众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
在古装剧的热闹里,历史被淡化和虚化
毫无疑问,古装剧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和视频网站上重要的电视剧类型之一。仅去年以来,就有《女医·明妃传》《青丘狐传说》《芈月传》 等多部作品相继播出,且成为收视大户。
然而有学者注意到,古装剧大热荧屏的同时,作为一个曾经非常重要且主流的古装剧类型,历史剧正日益从荧幕上淡出———“康雍乾”三部曲、《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作品,早已成为一种稀缺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眼下这波古装剧与历史正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历史正剧是先有历史再有剧,而古装剧没有历史只有剧,把历史逐渐淡化、虚化。事实上,对历史的淡化和虚化不仅表现为历史剧的缺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郭必恒研究了近年来热门的古装剧,发现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创作态度,也正在这一类作品中日趋弱化。剧情设置距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史学素材主要是为电视剧的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层面的追求服务,而不是为整体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呈现服务。他以《女医·明妃传》为例,指出尽管主创看似煞费苦心钻研了中医药学著作,却把女医谭允贤生活的时代搞错了;《芈月传》号称尊重历史,人物关系却是“拉郎配”。
是这些热门网络IP,决定了古装剧的样子
古装盛行而历史隐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艺创作现象。
对此,张德祥分析说,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历史剧很容易被观众拿来与真实的历史相对照,而概念相对模糊的古装剧,将故事放置在一个虚化的历史空间里,从而降低了创作难度,避免了被对照的可能。
郭必恒则认为,当代视觉文化中有强烈的奇观化倾向,极度依赖营造奇异景观提供感官震撼的场景。而历史元素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当历史演变为空想的场域后,环境、服装、饰品乃至武器,都变成了驰骋想象的景观构件。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媚娘》。
也有专家指出,导致古装剧“霸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眼下愈演愈烈的影视剧网络IP改编热;也正是这些热门网络IP,决定了古装剧的样子。有人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无论是此前热播的《花千骨》《芈月传》等,还是即将开机或播出的《蔓蔓青萝》《长相思》《东宫》《紫川》《回到明朝当王爷》《赢天下》等,无一例外均改编自网络IP。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说,与传统文学创作相比,网络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频道定制或类型定制;而架空历史恰恰是网络小说中特别热门的一个类型,因为套路多,好复制,易上手。一位以写架空小说起家的知名网络作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写10万字的时候别人说你抄袭;当你写50万字的时候,别人就不再说了。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彼此之间的仿制,是这一类型创作中“心照不宣的秘密”。杨俊蕾说:“于是你会发现在网络小说里,矛盾类型不分朝代,都是一样的。”
真实历史被驱逐出场,将导致历史的空心化
在许多专家学者看来,历史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体现了当代的历史观,发掘和传播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而眼下古装剧持续大火,背后是电视剧的创作正日益娱乐化和短视化;娱乐风不仅刮进了历史领域,甚至左右着历史题材文艺创作。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有学者直言,时下在这类影视剧中,历史内容让位于场景安排与情节追求,这一现象已经有全球化的趋势,国产剧只是这个趋势中的一脉。这就更加值得我们警醒。以《指环王》为例:作为古典文学教授,托尔金写作《指环王》,初衷是为英伦文化补上神话一环。但是小说被拍成电影之后,很多英国学生误认为远征的甘道夫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纳尔逊将军,以至于在考卷上直接写上了甘道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