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间,骅威文化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盈利约3205万元-3892万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净利润2.29亿元,预计同比变化幅度为-86%至-83%。

此前,2018年8月11日,骅威文化披露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预计公司2018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为-80%至-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4579万元至16028万元。

并购案更换对象,业绩修正下调,深交所再发关注函,骅威文化短短几个月内经历了什么?

1并购逻辑何在?

自2018年6月5日开市起,骅威文化一直停牌至今,股票基本没有流通,它却在资本圈和娱乐圈刷足存在感。

骅威文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欲收购一家名叫东阳曼荼罗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曼荼罗”)的影视企业,成立仅仅两年,并购金额却高达30亿元。

记者此前的《“神奇”骅威文化:兜底鼓励员工增持,30亿并购张纪中女儿公司》一文中,深挖了该公司的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东阳曼荼罗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31亿元, 2016年实现净利润129.26万元,2017年实现净利润2965.13万元,然而,东阳曼荼罗作出了非常惊人的承诺: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5亿元、3.125亿元、3.906亿元、4.882 亿元。

这个承诺和并购可能带来的商誉令投资人和专家议论不已,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影视行业遭受资本寒冬、各项规范前路仍不明的情况下,这个对赌达到的可能性很小。

正如部分业内人士所预料的,两个月后,该并购停止了。

骅威文化在近期公告中称,鉴于公司与东阳曼荼罗股东难以就交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经与相关各方友好协商,拟终止本次交易。2018年10月11日,公司与曼荼罗主要股东签订了《<关于东阳曼荼罗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收购意向书>之解除协议》。

不过,骅威文化仍然继续停牌,因为它换了一家公司进行并购。

据了解,新的并购对象是杭州旭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旭航网络”),是一家从事移动互联网渠道推广业务、内容服务业务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

收购预案称,骅威文化拟收购旭航网络100%股权,交易价格15亿元。而在该预案公布的半个月前,另一家上市公司实达集团公告以3183万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旭航网络4%股权转让,以此价格计算,旭航网络100%股权约价值79575万元,骅威文化给出的收购估值接近翻倍。

此外,交易对方承诺,旭航网络2018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5亿元;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3亿元;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累计净利润不低于6.46亿元。

而相关媒体在报道时怀疑骅威文化在此收购过程中可能隐瞒了重大关联关系,且指出旭航网络的财务数据存在矛盾(骅威文化收购预案和实达集团披露的主要财务数据有较大差异)。

两个并购标的,一家是影视公司,一家是互联网企业,相同的是,都是高估值,都有极高的业绩承诺,也都引起了市场瞩目和怀疑。

在骅威文化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人们不禁问:这样的并购目的何在?为何原先并购影视公司,现在又转向互联网企业?骅威文化是否有明晰的战略发展方向?

骅威文化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增加移动互联网推广业务及腾讯社交广告业务,业务板块上形成以电视剧和网络剧为代表的传统影视剧板块,以网游游戏和移动互联网广告为核心的互联网板块,并且通过现有的影视板块和网络游戏板块为移动互联网广告板块引入流量,同时通过互联网广告业务带动影视业务的提升和公司网络游戏板块的市场竞争力,形成板块互为促进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布局。

“其并购依然是泛娱乐产业链的模式,也就是广告 影视 游戏,影视和游戏都可以作为流量入口,通过广告来实现快速变现。换言之,这是泛娱乐里最底层的一种生态链,就是广告盈利,只是入口放在了自己的游戏和影视两端。但这都是短平快的打法。”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真正核心的还是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也就是真正的游戏或影视精品,否则流量不会具有黏性。

张书乐还表示,骅威文化表面上是以IP为串联的游戏、影视泛娱乐形态公司,但实质上,其游戏和影视之间,并没有太多关联,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下。“这家公司所拥有的IP,无论是明星形态的IP,还是游戏和网络文学形态的IP,都只是单向转换,即IP到游戏,或IP到影视,距离其所主张的‘影视 游戏’的泛娱乐生态还有极大的距离。”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则认为,“其实从业绩来看,骅威文化业务板块的协同情况,真的不能说好。这次的收购也是一样,很难看出它收购和高估值的逻辑,这个互联网业务能不能促进公司整体的发展,很难说。”

2如何摆脱困境?

骅威文化自2013年开始频繁的资本运作,2016年更名后完全剥离原主业(玩具业务),一路通过并购走向了“暴利”著称的影视游戏行业。截至2017年末,骅威文化控股子公司达到19家(天眼查显示其直接或间接拥有疑似实际控制权的企业有39家),而其上市之初,其子公司数量不超过2家。

▲图片来源:2017年骅威文化审计报告——本报告期纳入合并范围内子公司

对于骅威文化的并购情况和业绩状态,张书乐认为,影视与游戏,对于中小公司来说,都是一种对偶发性爆款产品的赌博,赌对了未必日子好过,赌错了必然下滑。显然,想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更多产品,加大自己赌爆款的成功率的打法,并没有让骅威文化获益。“爆款经济的形态中,主流游戏公司一旦爆款断顿尚且会状态变差,中小游戏公司行列的骅威文化,在无法真正制造出爆款的状态下,就更加步履艰难了。”

骅威文化称,本次业绩修正因新游戏上线资质许可影响,导致延迟上线时间及影视业务未达预期,以致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张书乐则表示,资质许可本身只是一种外部条件的改变,即使在过去管理还没趋严的阶段,其上线的游戏,表现也颇为平常。“即使拿到许可,它的新游戏就能振奋起来吗?这本身也是一场赌明天的未知之局。”

“骅威文化要想摆脱困境,就应该脱离掉单一依靠IP,尤其是明星IP的这种泛娱乐布局格局,如在影视领域,明星的IP号召力并不足以支撑爆款,近期的迹象反而表明,一直被中国影视圈所忽略的编剧力量,才是真正能够左右影视爆款的关键所在。” 张书乐认为,在影视上注重编剧的力量,在游戏上注重策划和研发的创新,并基于共同的IP,进行深度开发,在“编剧”(游戏领域则为策划)这一概念之上,贯通影视和游戏。这也是各个主张影游联动的公司,应该突击前进的方向。

上述投行人士则表示,目前,骅威文化应该沉下心来做业务,好好思索一下公司的战略方向。“并购公司并不仅仅只是并购过来就够了,还需要消化和吸收,这需要时间。任何一家公司从文化到业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行方式,尤其是优秀的公司,更要好好培养业务能力。如果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怎么并购都没有用。”

对于并购转向和业绩下滑如何应对等问题,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询问骅威文化董秘办人士,对方表示,一切以公告和年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