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量46场,上座率80%,这是山西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大剧院”)今年8月份的成绩单。9月1日,适逢保利入晋三周年,这份优质成绩单可谓给过去三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有业内人士评价,保利入晋三年来,带来了精品,培育了市场,推介了山西。

三年演出860场

“北上广观众看什么剧,我们太原的观众就能看什么剧。”这是三年前,保利入晋许下的承诺。通过三年的良好运营,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三年间,山西大剧院共计演出860场。演出类型包括音乐会、音乐剧、舞蹈、话剧、儿童剧等,共接待国外艺术家、演出团体400余个。

“戏剧舞蹈季”“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秋冬演出季”,山西大剧院历经三年时间,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受众群体,重点打造的四大品牌早已深入人心。

尤其是以“低票价惠民”的“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深受太原音乐爱好者和家长们的热捧,几乎场场爆满。“市民音乐会”贯穿全年,包含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等风格迥异的音乐类型,每年暑假推出的“打开艺术之门”,囊括国际、国内等优质儿童剧。

在做好商演的同时,山西省文化厅和山西大剧院共同推出的大型周末惠民演出活动“长风之夜”,以“高品质、高品位、低门槛”为原则,通过不断丰富演出内容和提升剧目质量,努力打造剧院文化惠民品牌,赢得观众点赞。

大制作、高成本、低票价,山西大剧院借助保利院线演出剧目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用三年时间缩短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文化发展先进地区的发展时间差,正引领山西文化市场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曾荣获“2015年中国剧场综合体活力十五强”和“2015年儿童剧大型演出场馆活力十强”双料大奖,成为保利院线唯一获此殊荣的中部大区剧院。

培育演出市场

三年前,要票曾是山西大剧院高层担忧的问题之一。“既不尊重艺术,也破坏了演出市场的规范性。”

严苛的票务管理和精品的演出剧目,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已经习惯自掏腰包,欣赏一场高品质演出,买票看戏,就像去饭店掏钱吃饭一样平常不过。

经过三年的市场培育,观众的观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懂得了适时鼓掌,也理解了为什么“迟到观众曲目间入场”“一米以下观众谢绝入场”等一些之前看似无理的规矩。观众变得越来越专业,就连对德国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高雅音乐会,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同样提升的还有上座率。山西大剧院开业之初,上座率曾一度靠售团体票来支撑,随着山西经济形势短暂低迷,团体购票逐渐萎缩。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期,如今,散客购票已成常态。“一个剧场能健康、良好地运营,根基在普通观众,秘诀在于散票市场的繁荣。”山西大剧院营销中心总监张煜鹏称。

今年7月,山西大剧院顺应市场发展,推出“早鸟票”政策:即购票越早,折扣越大,在培育良性文化市场的同时,最大限度低票惠民,降低门槛,让更多观众走进艺术殿堂。

山西大剧院越来越像太原演出市场的一位带头大哥,引领着观众,培育着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其租场演出已经排到今年底,演出单位以山西本土为主,也有北京等地的。

在张煜鹏看来,租场演出市场逐渐火爆,客观上反映了山西,尤其是太原演出市场的繁荣。“演出市场这块大蛋糕,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培育下,才能越做越大,而不要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分食演出市场一杯羹。”

推介山西精品

利用保利院线的优势,推介山西精品剧目,展示山西文化,山西大剧院一直在努力。

过去三年,《粉墨春秋》《千手观音》《解放》等山西本土精品剧目,通过山西大剧院牵线搭桥,在全国15个城市的保利院线巡演20余场,受到全国观众广泛好评。今年底,《山西印象》将踏上保利院线巡演路。

展示山西文化,仅靠推介几部剧还远远不够,必须形成品牌优势,拿得出、叫得响。

民乐,可谓山西之瑰宝。唯有整合优势资源,推向市场,方可发扬光大。2017年上半年,山西大剧院将打出第五张“精品牌”,推出“山西首届民乐演出季”,邀请国内、省内优秀民歌演出团体,奏响山西民乐,打造特色品牌。

普及艺术,同样是山西大剧院的职责之一,每年12场的“龙城艺术大讲堂”品牌系列公益讲座,让更多太原孩子有机会走近艺术、接触艺术、感知艺术。三年探索,大讲堂从最初的讲座,延伸出大师课等更具互动性及实践性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年,是一个小结,更是新的开始。将最规范、最专业的剧场管理和精品剧目引进山西,同时向全国推介山西精品剧目,带动提升山西文化生产、文化创作、文化演出的整体水平,是山西大剧院使命所在。”张煜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