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日本知名动画监督水岛精二在推特大发牢骚,称现在日本动画拍得太多,人员不足,导致作品大多粗制滥造,哪怕砍掉一半也没事。

  水岛精二的发言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许多动画爱好者表示,如今的动画虽然数量上去了,但是值得看的东西越来越少,追了半天,没有几部能留下印象的。

  推文大意:要是动画数量只有现在一半的话,大家应该就不会感到这么为难了。现在也有一季度同时担任两部作品的动画监督的人,他们非常辛苦吧。如今大概是动画产能过剩了,观众再怎么样也没法都看完吧,动画制作现场也缺乏人才。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做动画呢?还是一部一部仔细认真的制作比较好。

  动画制作系统的“过劳死”

  熟悉水岛精二的人应该会明白为什么他会站出来这么说了。水岛发推文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刚工作完,可见他对负责的动画《BEATLESS》还是很上心的。不过由于预算有限,《BEATLESS》粗糙的制作还是受到了大家的诟病。

  即便动画制作算不上多精致,《BEATLESS》的制作周期还是被压得很紧。原本应该是24集的半年番,还没播完就已经放了4场总集篇来凑档期(业内一般情况是1次),而20集之后的内容更被拖到了9月份,以《BEATLESS Final Stage》的名字来播出。

  类似《BEATLESS》这种因为工期太赶而制作崩坏的例子还有很多,水岛精二也不是第一个对此抱怨的业内人士。许多日本动画师就吐槽做这一行钱少活多,基本就是就是用爱发电。10年前一卡200日元的报酬持续到了今天,一点没涨的意思。业界吸收不到新鲜血液,青黄不接,动画却拍的越来越多,两者的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曾说“现在的动画制作系统已经处于过劳状态,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我认为吧,别说支撑20年,我觉得也就5年时间了。将来不会是现在这种情况。无论人才还是资金都没了,日本整体情况已经不允许我们啥都不想,只去做动画就好了。”现实情况即使没有他说的那样糟糕,也足够让业内警觉了。

  万恶的制作委员会制度?

  诚然,日本动画产业的商业之路离不开制作委员会的功劳,但在投资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制作委员会保守低效的缺点还是渐渐暴露出来。

  萌娘百科对制作委员会时这样解释的:以一个或多个赞助商提供资金,动画公司进行创作,组成动画制作委员会,所得利润按协议分成的制度叫做动画制作委员会制度。

  一部动画的制作背后有一个由多家公司组成的委员会,他们对动画制作的各个流程和工种进行严格分工,在资金风险均摊的前提下,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最高的制作水准。日本动画发展多年,由制作委员会规定的行业标准也趋于统一。

  然而日本动画市场有限, 想要扩张本土之外的市场,就得接受别国资本的介入。中美等国资金雄厚,热钱不断,实力是远超一般的动画制作委员会成员的。一方面日本想获得资金降低自己的风险,一方面又不愿意外方注资太多稀释自己的权力,对此动画监督山本宽这样说明:“制作委员会制度是很有问题的。例如说中国的出资方给了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00万元),但是这样的投资反而会令制作委员会感到困扰。因为委员会需要获得40、50%的权力,但是他们自己只能拿出来4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37万元)左右。这样一来,一部作品的预算也只能限制在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0万元)了。”

  另外,为了保证制作委员会在项目中的地位,他们会事先规定动画的预算上线,把动画投入控制在委员会能接受的范围内。即使外方投入巨资,委员会也不会在单一项目上追加预算,而是另开别的项目动画。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动画数量越来越多而质量却提高不上去了。

  Netflix能当业界救世主吗?

  财大气粗的Netflix曾宣布今年将制作30部动画,这确实给日本动画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要知道即使算上那些一集三四分钟的泡面番,日本一年也就差不多200多部动画的样子,如果市场反应良好,相信Netflix还会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比起参与制作委员会,Netflix更愿意直接和动画制作公司合作,获得视频的独播权。之前的动画制作需要组织制作委员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画的传播主要靠电视媒介,而普通的动画公司是不可能有钱去买播出时段的,于是许多制作委员会也会让电视台参与,通过分利来降低渠道方面的投资。

  Netflix的动画却不是这样。作为流媒体巨头,Netflix更希望观众通过网络付费收看而不是在电视台播出。比如Netflix的开年大作《DEVILMAN crybaby》便是平台独播而没上电视。

  Netflix 财力雄厚,据坊间传闻,Netflix 给制作方的预算十分充足,远超业内报价。这也是 Netflix 动画制作精良、观感优秀的原因。绕过了制作委员会的利益纠葛,动画公司也能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制作中来,为大家带来好的作品。无怪乎有人称Netflix才是日本动画的救世主。

  我们把目光收回到国内,就会发现最近中日合作的国产动画已经有下降的趋势。国内投资方发现即使参与到相关的制作委员会,日方制作出来的动画质量也不见得很高。现在出品方更喜欢把制作交给国内,人才需求的缺口则由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来解决。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日本动画师偷偷来上海工作的新闻。

  在两三年前国产动画热刚刚萌芽的时候,的确有向日本学习成立制作委员会的意见,不过现在看来动画的出品制度没有最正确,只有最适合。根据自身情况不断优化才能符合自己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