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媒体跨过“元年”的井喷式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内容的主要渠道之一时,有一个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根据《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的市场规模达6365亿元,相较2016年增长27.2%,但盗版侵权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抄袭、洗稿等侵权陋行层出不穷,其中维权成本高、流程复杂、举证难等问题,让原创作者难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众所周知,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成熟的盈利模式作为支撑,而其中最根本的盈利模式便是通过原创、优质的内容获取用户的注意力从而进行盈利。

而抄袭、洗稿行为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使原创内容作者的关注度被迫下降,就像沙漏的下半部分,无法使用户的目光聚焦在自身的自媒体账号上,从而直接影响到内容收益。

一直以来,侵权行为难以彻底解决的原因在于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需要多方的一齐努力。在这其中,作为媒介的自媒体平台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构筑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机制,迫在眉睫。

抄袭之易,维权之难

哪里有原创,哪里就有抄袭。

原创和抄袭仿佛是事物的A、B两面,相互矛盾地存在着。对以内容创作为生的自媒体行业来说,抄袭之风俨然成为行业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头等难题。

与传统纸媒相比,自媒体抄袭成本之低、维权成本之高,成为抄袭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即使是《罗辑思维》这样的“大号”,此前也陷入过抄袭风波。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市南山区法院曾公开审理过两件自媒体之间的内容抄袭案件,两宗案件均是在作者未给予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其原创文章被其他公众号使用,从标题到内容完全照搬,且均未标明来源和出处。据了解,两起侵权案的涉案赔偿金额分别为2000元和15000元,加起来也不到2万元。

两起案件的代理律师坦言,此前几家原创公众号曾考虑联合维权,但许多人认为,赔偿所获的金额还不够其来往于法院的车旅费,尤其对于办公地点在其它城市的企业来说,性价比太低,因此都选择了沉默。

然而,面对抄袭,不愿选择沉默的创作者也因举证艰难等客观因素不得不保持沉默。

据了解,与其他知识产权成果不同,自媒体作品的著作权人对侵权人提起诉讼应该向法院提供电子证据,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提取和保存。然而电子证据并不像纸质出版物一般容易保存,它的互联网属性导致其极易被改动、删除、甚至销毁,大大增加了著作权人举证的难度。

鉴于此,自媒体平台针对泛滥的抄袭行为也进行了自我改进,纷纷添加“申请原创”、“申诉举报”、“白名单”等功能,用以保障作者合法享受其应有的著作权益。

但好景不长,在利益的驱使下,“聪明”的抄袭者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再走抄袭的老路,开始频繁“洗稿”。

“洗稿”可以理解为是抄袭的“2.0升级版”,抄袭一方不再从头到尾照搬原创作者的文章和标题,而是换一种说法,通过改变一些语序和词语搭配,在保留原作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将文章结构重组,伪装成另一篇“原创稿件”。

《新京报》曾经起底过一家自媒体公司的做号产业链,该公司员工总数只有个位数,却能够不断产出10万+的高阅读量文章,其方法就是通过大量“洗稿”、文章拼凑的方法来制作贴近用户阅读喜好的文章、“复制”爆款文章。团队的整个工作流程同流水线一般顺畅,每月都能保证有数万元的收入进账。

这样“小作坊式”的做号团队还有很多。“洗稿”现象的日益严峻在一定程度上使维权者的举证过程更为艰难,因为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这是“洗稿”,而并非原创。并且,由于抄袭作品与原作神似形异,很有可能蒙混过关,最终逃脱应有的法律制裁。

于是,侵权行为就这样成为了扎在每一个自媒体行业创作者心里的那根刺,一直无法彻底拔掉。

平台的责任

针对侵权现象的屡禁不止,自媒体平台也在不断改进自身的版权保护措施。

从起初“原创标”的开通,到举报系统的上线,平台亦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自媒体内容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后,各平台版权保护系统不断升级优化,开启“白名单”等审核功能,邀请原创作者直接向其他账号授予转载权益。

然而,跨平台抄袭、侵权数量庞大、举报审核需等待等情况的存在,使原创作者通过上述版权保护措施依然无法迅速遏制抄袭一方对自身内容造成的伤害。

据《新京报》2017年发表的相关报道显示,提供第三方版权管理和保护服务的某企业工作人员表示,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某自媒体平台共有2451个活跃的原创账号接受了维权服务,企业共监测到的侵权文章接近15万篇,最终经过各方确认后的抄袭文章接近9万篇,删除的侵权稿件超过7万篇。

然而这些数字也只是沧海一粟。

十几万篇的侵权处理只是部分不愿沉默、希望维权的内容创作者所发起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该平台上所有原创作者都开监测,数据可能会再上一个量级。其中,一些账号被侵权的文章达到上万篇,即便发起起诉,以至少三到五个月的审判周期计算,时间成本难以想象,与此同时新的侵权还在不断产生。

针对这一现象,各家平台都陆续升级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微信公众号丰富了“白名单”的功能,转载一方在未获修改授权的情况下发布文章将变成分享样式,用户需跳转到原帐号页面阅读文章。像头条号这样以系统分发为主要传播形式的自媒体平台,便通过降低推荐量的方法惩治涉嫌抄袭的文章,或者直接不予发表。而后,6月11日腾讯企鹅号亦对版权保护系统进行整体升级,发布行业首例自媒体电子授权-监测-维权平台。

根据官方信息了解到,升级后,企鹅号作者此后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授权,委托平台方帮助自己进行维权。这一步不仅省去了律师费、交通费等费用,还解决了大部分维权者与异地侵权者沟通不便的困境。

而面对网络中海量侵权数据,企鹅号推出了“一键维权”功能,针对侵权内容一次性发起全网维权,使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助力原创作者维护自己的权益,让不愿沉默的人可以不再沉默。

2017年,学者时文静、李亘在《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研究》一文中针对“用户为内容买单的意愿”进行了研究调查,调查对象选择了从未产生过付费行为的群体。调查结果显示,0%的人对这一行为坚决抵制,44.64%的人未来有需要会进行付费。

学者时文静、李亘在《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研究》一文中针对“用户为内容买单的意愿”的调查数据

该研究的调查数据再一次验证了优质内容所拥有的强大变现能力,自媒体行业的内容盈利空间还远没有触及到所谓的天花板。

而平台版权保护系统的愈加完善,从更大程度上保护了创作者权益,使原创作者没有后顾之忧地生产优质的原创内容,从而使内容反哺于作者、反哺于行业、反哺于整个平台,促使内容创作步入良性发展、助力自媒体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这是平台的责任,亦是解决抄袭之风至关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