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漫改的日本真人电影在国内上映了,许多日影迷纷纷表示感到很惊喜。要知道《寄生兽》的动漫在我国还曾因为过于血腥暴力被广电总局禁播。这次真人版的电影能在国内上映不得不说已经很大的进步,当然这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对于引进方来说这部电影的确有其市场潜力,然而不仅仅是题材重口味画面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重口味”之下也有温情,还将主题落脚于环保和人口问题。而片方为了能进入中国这个市场,也做出了相应妥协,将原本的上下两部二合一,删减了100多分钟,变成了现在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样子。

《寄生兽》上映11天收获了4702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或许不算突出,但却已经是日本真人电影在华上映的票房冠军。众所周知日剧、日本动漫在国内有一批相对比较忠诚的观众,但是日本电影在我国大荧幕上却难觅踪影。难道是因为没有市场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日本电影在中国的影响虽然不如好莱坞那么大,但是却不容忽视,这是个细分的市场,同样有愿意为其买单的观众。

2016年1-9月引进了5部日本电影,而这五部电影都上了1-9月进口批片的票房TOP10榜单。据了解下半年还有几部日本电影将在国内上映。对比2010年-2015年引进日本电影的数据,总体来说今年引进的日本电影不管在影片数量和票房上都有不少亮眼的表现。那么为什么前几年在我国荧屏上很少能看到日本电影的身影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日本电影的繁荣时期,当时著名的导演包括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他们的代表性作品曾使日本电影艺术名列世界前茅。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对《追捕》、《望乡》等日本电影无比痴迷,《追捕》的主演高仓健还成为了中国大陆一代人的偶像。

除此之外,山田洋次、北野武、岩井俊二等等也是国人较为熟知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情书》是当时年轻人心目中的荧屏经典。而另一部纯爱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在今年还被翻拍成了中国版上映。2008年的《入殓师》还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也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童年记忆,实际上日本的动漫电影在中国的成绩还是算不错的,这里的讨论主要以真人电影为主。日本与我国可以说是近邻,虽然文化上有差异,但是其实同样作为东方人来说,文化上还是有比较相似的地方。日本电影在我国是个有待开发的市场,潜力没完全发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下面笔者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日方

大师级导演青黄不接

从日本电影自身原因来说,面临和很多其他国家电影市场相同的一个问题是新旧导演更迭、大师级导演青黄不接。老一代的大师渐渐淡出,而新一代的导演还在成长阶段少有可以接棒的大师级人物,所以形成了人才断层的尴尬局面。据一位常年关注日本电影的影迷介绍,近年来日本电影创作层面不乏生机,仍旧充满活力,新一代导演也不少,但总体来说受好莱坞影响较小。

不迷信大片

除此之外日本的艺术片体系健全,艺术片蓬勃发展,且有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他们不认为拍大片才能赚钱,不迷信大片使得日本影人对大片的态度看起来似乎显得有些冷淡。

注重本土市场

本土化也是日本电影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这和日本人的保守有关系,日本的电影大部分都是给本土市场拍的,较少注重国际市场。日本电影市场高居票房榜的电影大部分情况下基本都是以本土影片为主。据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年度电影票房榜TOP10,八部都是日本本国电影。

中方 

引进片进口份额影响

另外从中国的电影市场来看,受引进片份额的影响,每年大部分的进口片都要为类似来自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让道,留给日本电影这类相对市场稍小的影片发挥的空间并不大,日本电影和其他非好莱坞电影一样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目前来看,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善,尤其是现在这种引进大片也不一定能稳赚的情况下。

难过审查关?误解

曾经有人担心,日本电影由于本土创作环境宽松,有些电影题材、内容上可能涉及一些暴力、恐怖、色情的部分,如果引进中国可能难以通过审核关,但是据此前媒体的报道,日本影片面对的审核压力和其他国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这次寄生兽也是经过大量删改后通过审核的。这次《寄生兽》的引进无疑给不少类似电影的引进方带来了一些信心。

中日关系映射文化交流  2013、14两年引进片的名单上基本找不到日本影片的踪影

政治也是避不开的一道关口,中日特殊的历史关系与外交关系,也是一个特殊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中日关系也是影响日本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方不满。中日当时紧张的政治关系也映射到了两国的文化交往上,2013年和2014年两年引进片的名单上基本找不到日本影片的踪影,政治关系的考虑或许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在特殊时刻引进日本电影的确有很大风险,即使引进,宣传也会大大受限,很多人有反日情绪,票房无法保证。

微博曾经流传过“《贞子3D》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上映”的谣言,而国民呼吁在国内抵制将上映的日本电影3D《贞子》的微博被疯狂转发。虽然是谣言,但是却反映出了当时一部分人强烈的反日情绪。

今年日本影片微增 

清一色大片策略不再奏效 日本影片独特内容弥补内容缺失

那么为什么今年在我国上映的日本影片比之前要稍微多了点呢?今年不少国产片和引进的欧美批片接连失利,清一色大片策略不再奏效。

天天都吃山珍海味,也会有腻的一天,电影也是如此,看惯了大片难免也会审美疲劳。如果说好莱坞大片是山珍海味,那么非好莱坞国家的进口片就是家常小菜,也有其特别的味道。

市场需要多样性,人们希望看到不一样的故事,扩展类型、满足多元需求也是观众的福音,而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也有利于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今年以来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俄罗斯影片《他是龙》等等都已登陆我国院线,为国内影院带来了新气象。而日本影片的内容较独特,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类型的缺失。

《寄生兽》的引进方安乐影业表示引进《寄生兽》就是看中了其市场潜力,考虑到电影与中国市场的贴合度,《寄生兽》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基础,许多人是其粉丝。目前这部电影在国内的上映情况还算乐观,口碑也还不错。

中日关系缓和  电影交流慢慢恢复

除此之外,近两年中日关系比之前稍微缓和,两国之间的电影交流也慢慢恢复了。其实日本文化对中国年轻人来说不乏吸引力,很多人是忠实的日剧日漫迷。随着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国人对日本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虽然中日的政治关系时好时坏,但中日民间的交往还是一直比较良好的。还有一些人也许不喜欢日本,但是却并不排斥去日本旅游购物。这看上去矛盾,其实也不矛盾。

中日近年来也有合作一些影片,包括《深夜前的五分钟》、《甜心巧克力》、《初到东京》、《通往明日之爱》等。据了解《通往明日之爱》还是作为中日友好40周年的纪念作品。

日本引进片的票房成败与否或许将影响未来其在中国荧幕的能见度

《寄生兽》能在国内上映不得不说是个惊喜,据悉下半年还有几部日本动画电影将在国内上映。日本引进片的票房成败与否或许将影响未来日本电影在中国荧幕的能见度。引进的日本电影能否给引进方带来预期的成绩或者超出预期,不可否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引进片与放映方的信心以及对整个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情况乐观与否的判断。引进片成败与否是场赌博,总需要有人愿意为之冒险,去测试市场的温度。

《寄生兽》能为日本电影打赢在中国的翻身仗么?会为引进日本真人电影带来一些可喜的变化么?不管怎么说,能在荧幕上看到更多不一样的片子总是值得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