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需要更多支持
近年来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影院看电影。作为电影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欣喜。同时我认为,正因为作品数量、观影人次、票房收入迅速上涨,电影的专业水准、艺术品质以及电影类型的多元化等问题更加值得关注。
当前,商业化、娱乐化程度比较高的电影更受观众欢迎,有些艺术片叫好不叫座,电影市场的商业氛围有时超越了艺术氛围。更好地引导观众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促进影视创作的多元化,是中国电影人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电影丰富了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还应该承担更多的文化责任。对艺术电影的生产、上映各环节予以更多支持和保护,是我一直呼吁的。
国内一直有许多电影工作者在为此付出努力。比如,2016年我国成立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它是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百老汇电影中心等多家业界公司共同发起的。首批就有全国100个影厅参与,每家影厅能保证每天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现在影厅数量还在逐渐增加。
另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起的“青葱计划”已经举办了三届,为青年导演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对知名导演来说,“青葱计划”提供的资助金额或许微不足道,但足以帮助青年导演开启他们的追梦之旅。现在“第五代导演”中许多人依然坚持创作,并且非常支持青年导演,这对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大有助益。文化艺术是国家的软实力,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也是艺术创作丰富与提高的重要保证。
时代向前发展,我们的文艺作品一定要不断创新、更加多元,电影市场才能百花齐放。电影的观赏性固然很重要,但绝不能只顾娱乐而牺牲最重要的电影艺术品质。电影需要承载文化,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代艺术电影可以得到更多支持与保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未来我希望电影生产主体在电影选题方面更加重视艺术性,提升筛选电影的品位标准。另外,电影院线应适当增加艺术电影的排片量。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电影工作者加入到扶持青年导演的队伍中来,让中国电影事业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