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
据媒体报道,日前,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总发行人、总监制李学政透露,在这部剧播出前,就有人暗示让他们买数据。他们进行了坚定的反击。他还指出了当下年轻明星的数据造假现象:“假如他一年的收入是一个亿,他可能会拿出六千万进行虚假宣传!”现在很多明星有千万级的粉丝,李学政却指出:“我可以大胆地说,超过几千万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李学政认为,有些人用比较大的资本来左右水军、左右舆论,“往往能够左右收购平台关键人物的一些想法”。他表示,“资本裹挟下的文娱造假,已经是我们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障碍和敌人”。
诚如李学政指出的,近年来,收视造假、演员人气数据造假等新闻屡见不鲜。作为2017年最火的电视剧,作为反腐倡廉的法制题材作品,《人民的名义》都受到这么大的阻力,其他剧面临的情况可想而知。
过去30多年,中国电视剧一方面创造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另一方面其播出环境却令人日益担忧。不止李学政,很多业内人士曾指出,即使是思想精深、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作品,也必须花高价去购买假收视率数据。收视高,不论真假都可以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国际通行规则。多年以前,一些电视台为争取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做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当电视剧成为所有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后,制作机构不得不每部剧增加数千万元购买收视率的成本,反过来再向电视台要高价,造成恶性循环。
李学政表示,目前数据造假已经到了让行业内恐惧的地步,就是因为造假的空间大,造假的后果承担的代价太少。其实,在现代科技已经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收视率造假问题并非不可解决。比如,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侦知买方和卖方的造假手段和犯罪细节,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清除收视造假的毒瘤;比如,研究部署停止使用以少量样本调查为基础的收视率,转而使用由机顶盒回传信息的全用户大数据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造假。
文娱造假使行业发展生态明显恶化,为文化持续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为打造有利于优秀作品传播,有利于产业良性发展的健康、安全、清朗的新环境,文娱造假问题亟待得到有力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