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票补将受限”将实施


最近两天,有关“春节档票补将受限”的传闻在电影界铺开。经证实,这项措施由春节档各大片方联合提出,在春节档实施已成定局。具体为,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2.15-3.2)期间,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在补贴的票数方面也有限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

此举目的是为了避免资本层面的恶意竞争,让电影市场回归到“内容为王”“品质为王”的良性发展轨道上。

换句话说,想要多排片,就拿出好作品来,好品质和好口碑将是夺取市场胜利的根本。针对此措施,本报也采访了多位业界人士。

著名制片人方励:
约束票补避免了业界的恶意竞争

电影应该是靠内容和品质取胜,是给观众带来一部部惊喜的好电影。大量投入票补,低票价的价格战最后伤到的不只是投资方和片方,而且会扰乱市场运作的合理性,破坏市场的秩序。资方砸钱锁厅、砸钱锁票,这都是以非正常的方式越轨进行的恶性竞争,会伤到整个电影产业。约束票补和票价避免了业界恶性竞争。

春节档是目前最大的档期,全家观影最好的时机。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措施,对市场行为加以约束,不要让商业竞争走向恶性。

著名制片人陈祉希:
唯有良性竞争才有助于产业持续发展

特别支持,我一直是反对过度票补的。

因为过度票补在某种程度上让电影在上映时显得非常的不公平,某种程度上,很多质量欠佳的电影大量用票补拉动市场,造成影片票房好的假象,观众本身就有盲从心理,因此会导致电影的真实质量和市场表现的失衡。

质量好的电影如果遇到同档期疯狂票补,会导致也必须被动式票补,造成大量的不必要的宣发成本,被动增大了整体投资成本,加大了风险,减少了利润,直接导致很多专业电影投资公司以及制片人对产业失去信心,对未来的市场担忧,投资回报低,不利于产业良性发展,致使很多投资人也持观望态度。

市场下的良性竞争机制才会有助于产业的发展,恶性竞争带来的虚假繁荣只会导致更多专业的从业人员对此感到失望。

电影市场专家刘嘉:
不需要用票补换取表面的光鲜

票补的势头应该加以遏制,愈演愈烈的票补已经使票补从做营销的初衷变味了。最初,票补在影片起到一种钓饵的作用,用于吸引观众,后来各方为了争夺档期内光鲜的票房数据,票补力度越来越大,实际上已经给行业带来了泡沫,同时伤害了片方的利益,变成了不是比拼影片质量,而是变成谁有能力和资本去票补,谁就有可能在重要的档期里脱颖而出。一些真正的好电影,在市场上它的通道反而不那么畅通,而另外那些得到光鲜数据的影片,又不是它真实市场价值的体现。这会给市场带来创作误区、发行误区和产业发展的误区,一定要去规范市场。

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有巨大的消费需求,规模、网络、容量都很大,那我们为何还要用虚假的方式做电影?应该在这么好的市场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片方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电影质量上,发行更好地去分众、细分市场,这样同样能做出成绩。

举个例子,文艺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只在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400多块银幕上映,单银幕产出达到约1.6万元,而我国银幕数已经突破5万块,市场完全可以百花齐放,不需要用票补去制造泡沫以换取表面的光鲜。

猫眼COO康利:
让电影市场早日摆脱价格战这一低水平的竞争阶段

我们对于此举非常支持,我们相信这对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的价格体系和市场秩序必将起到重要作用。猫眼一定会按照这个政策展开相应的业务部署,在政策框架内规范运作。

随着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可以让电影市场早日摆脱价格战这一低水平的竞争阶段,真正步入到以内容为核心的价值竞争阶段。各个市场主体将会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精品内容创作和服务质量提升中来,为广大电影观众提供更好的作品和更高水平的服务。

首都华融电影院经理于超:
限制票补是良性引导

截止到2017年底新建影院达到9300家,今年将会过万。除了大影院管理集团外,还有很多小影院,他们对于票补的话语权很小甚至没有。如果大型影投公司和发行平台达成某种合作,这些小影院生存将更加艰难。三四线城市增长速度远高于一线城市,如果这些影院“活不下去”,电影产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推动力。

一些片方想要赢得大量的排片,就需要砸钱,导致内容不是上乘的作品控制了市场。这对行业发展肯定是不利的。片方预算有限,只想着票补忽略了制作,这显然也是非良性的发展。

希望大家在有序竞争中开展竞争。限制票补的措施良性引导。它的作用或许不会通过一个档期体现,但是至少是个好的方向。

湖北银兴院线郑培霖:
这是对影片创作者、投资方合理既得利益的保护

我的观点是赞同这个倡议。

首先,每部影片发行公司都会制定最低票价要约,所以不管是网络第三方、还是影城自有销售渠道所售出的电影票,观众支付金额应不低于最低票价,这属于合理正当竞争的基本要求,通过其他渠道资源和自降票价的做法有损公平竞争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现在终端影城数量庞大,观众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影城进行观影,所以不存在票价过高而增加观众观影支出的问题。

第三,这是对影片创作者、投资方合理既得利益的保护,也是对创作者的尊重,更是终端放映影城发展的基本保证,无序恶性的价格竞争最终会导致高质量影片的生产数量下降,影城服务水准和观影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到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
长期低票价对电影行业会产生伤害

电商与片方的烧钱补贴不太合理,目前院线排片普遍存在电影公司依靠票补抢占排片的情况。

一些公司在首日投入两三千万的票房补贴以拉高排片率,有时竟然高达40%以上。一个公司同时上映两部影片,则抢占的排片空间超过90%,剩余几部电影只能分享不足10%的排片率,严重构成不正当竞争。

高额票补会让观众觉得电影很廉价,我建议应该对票价限低。目前电影票平均票价为33元,观众通过网络途径拿到的票价更低,平均还不及一杯咖啡的价格,电影成本比20年前成百倍增加,票价却还下降了。观众如果把正常的票价看作不正常,长此以往对电影是有伤害的。

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
希望电影产业避免浮躁

9块9一张电影票,不应该是这样的。全世界都有网上售票,电商只收手续费,电影票还是一样的价格,该50元就是50元。

反观中国的电影市场,电商与片方烧钱补贴,让观众觉得电影票是低廉的,50元一张电影票反而成了暴利。

2016年春节期间,当时UME旗下影院与电商签了协议,承诺票价不低于影院售价的最低价格,但相关协议却并没有得到遵守。这种现象对我们来说很痛心,中国有些经营者的素质与诚信很有问题,李安说中国电影太浮躁,的确是浮躁,我一直很忧虑什么时候我们能踏向正轨,有关部门应该正视。

金逸珠江院线总经理助理谢世明:
大力度票补不一定能培养观众

最近几年春节档都会有票补出现,但现在基本上每部影片都有个位数的票价出现,在这种“猛药”的作用下,市场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超低价格拉动的不仅仅是电影的忠实受众群,而是通过超低的票价吸引原先没有观影习惯的人群进入影院观影。

票补降低了平均票价,能够吸引更多观众来看电影,但不一定能培养忠诚的观众,而且低价策略不会一直持续,一旦补贴力度减弱,不良后果就会显现出来。

去年大年初二和大年初一比下降超过20%,跌幅超过去年。说明观众并没有形成经常性观影消费的习惯,只是通过票补拉动了一些非常规、非惯性的观众。

完美世界院线总经理吴鹤沪:
还需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没有一些制度、规则、管理的话,整个市场就乱了。片方依靠大量票补占据市场和排片,这属于不合理竞争,不投入票补的片方成为了不合理市场中的受害者。

有限制总比没限制好,我们也需要静观其效,比如谁来监管?谁来控制?如果违规了有什么措施?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些数字就只是一个说法。

真正好的电影,票价再变化也还是能够吸引观众;但如果影片质量不在一个量级,即使投入票补打价格战也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