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559.11亿元


2017年的中国影市之争已落下帷幕。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具体到动画电影领域,可以发现总票房有明显缩水的现象:从2013年起连续4年走高的票房总量在2017年首次出现下滑,且同比下降达28.75%,略高于2015年的总票房水平;国产动画占票房总额的比例也有所下滑,从2016年的33.44%下跌至2017年的27.11%,票房总额为13.29亿元。

进口大片与国产“黑马”的“小年”

2016年共有13部动画电影票房过亿元,其中进口片占了11部,而2017年只有10部动画电影票房过亿元,进口片仅占6席,票房过亿元影片总量及其中进口片数量均有所下降。


《寻梦环游记》


虽然票房过亿元的进口动画电影数量减少,但其仍然占据了市场的领军地位,如迪士尼—皮克斯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以逾11亿元票房成为2017年动画电影票房年度冠军。该片严格遵循好莱坞的三幕式剧作结构,定位于合家欢大团圆,结合墨西哥亡灵节的文化背景,实现了商业动画创作套路与艺术题材创新的高度融合,广受好评,最终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全年动画电影票房亚军、另一部票房过10亿元的进口动画电影是《神偷奶爸3》。本片作为“小黄人”系列的第三部,口碑并不理想(豆瓣评分6.8分),但凭借小黄人的高人气取得了票房佳绩。

以上两部票房过10亿元的进口片,一部证明了优质内容的票房号召力,另一部则是典型的以明星效应驱动。排在它们后面的进口动画《欢乐好声音》《蓝精灵:寻找神秘村》《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等,票房都在1亿元至2亿元之间,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

比起2015年获得9.56亿元票房的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取得了5.65亿元的票房成绩,但2017年没有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黑马级国产动画电影。

《大护法》曾被期待为继“大圣”“大鱼”之后的“大”系列第三部作品,但其较高的受众年龄定位与较小众的艺术取向令其票房止步于8750万元,仅列2017年度动画电影票房榜第11名。曾高调入市、备受期待的追光动画公司新作《阿唐奇遇》获票房3062万元,在年度动画电影票房榜中排第28名(如按新上映影片算,是第25位),虽然该片在创作技巧、观众评分上均较追光首部作品《小门神》略有提升,但票房只有前作的一半不到,这也反映了观众观影选择中的多元驱动因素,当对新公司的神秘感与期待散去之后,如何能长久地保持受众的观影兴趣,值得进一步研究。

系列动画电影:新片减少、重映片增多、领军作品票房增加

比起前几年系列动画电影的衰退景况,2017年系列动画电影的表现值得注目。

位居年度动画电影票房第三、国产动画电影第一位的是《熊出没·奇幻空间》,该片创下了5.23亿元的票房新高,证明了“熊出没”系列的品牌影响力。综合来看,本片虽然略有争议,但影片质量不错,延续了该系列动画电影注重影像奇观塑造的特点,栩栩如生的3D效果在影院引起很多小朋友及家长的赞叹。该系列电视动画新作《熊出没之探险日记》目前的收视率再次夺冠,借着这个势头,下一部“熊出没”大电影、已定档2018年大年初一的《熊出没·变形记》的票房表现可以期待。


《十万个冷笑话2》


位列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第二的是暑期档上映、主打青年观众群体的《十万个冷笑话2》,收获票房1.34亿元,该片也是一部系列动画电影,成功地把二次元文化与网络文化特征融合到了电影内容之中,口碑、票房表现均较前作有所提升。紧随其后的是上映于贺岁档、奥飞娱乐出品的动画电影《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本片改编自韩国知名动画IP“倒霉熊”,收获票房1.26亿元,不过4.4分的观影评价并未达到及格线,这或许从一个方面说明奥飞娱乐在电影创作上有待加强。与《十万个冷笑话2》同日上映的《赛尔号大电影6》主要针对小学生受众群,获得1.04亿元的票房佳绩,是前作的1.8倍,可谓一振该系列动画电影票房走低的颓势。

在票房四五千万元这个量级中,有一批动画电影市场的常客,如“昆塔”系列的第2部《昆塔:反转星球》,票房表现及影片评价均较前作有所提升;“猪猪侠”系列的第4部《猪猪侠之英雄猪少年》,市场表现与前作基本持平,评价略升但仍未至及格分。而《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则是“大耳朵图图”的首部动画电影作品,取得票房4319万元。

此外,系列动画电影中还包括一批重映片,如“麦兜”系列的《麦兜响当当》《麦兜当当伴我心》和《潜艇总动员·时光宝盒》《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等,重映票房从几十万元到1000多万元不等。

总的来看,虽然排名前三的系列动画电影票房表现出色,但2017年新上映的动画影片数量减少,由此也导致了票房总量的缩水。

系列片与原创片

虽然2017年度动画电影总票房下降了28.75%,但不必因此感到悲观。观众对电影这一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仍处于增长态势,只是由于2017年缺乏动画电影精品大片,从而导致动画电影这一细分领域的需求总量波动较大。按照经济学的说法,我们可以认为不同电影之间互为替代品,消费者对于动画电影的总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一部分对于原创动画的需求转移到了系列动画,“黑马”级原创动画电影的缺失导致了系列动画电影需求的上升,系列动画新影片的减少又导致观众选择集中度增加,部分高知名度的影片票房显著提升。

不过,总票房的下降也揭示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一些问题,比如应在不同企业间建立起更良性、更透明的档期协调机制,让整个行业更合理地协调制片进度及上映档期安排。当然,由于供给与需求的波动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一部原创动画电影能否成为“爆款”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即使有大数据辅佐判断,也无法预测影片能否引发全民观影浪潮。相比从零开始的原创动画电影的这种市场不确定性,系列动画电影凭借其长期培养的品牌知名度则相对容易形成持续稳定的票房规模。

从2017年的动画电影市场可以看出,系列动画电影成为撑起动画电影票房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小黄人”还是“熊出没”,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但是,系列片也存在为了保证品牌一致性而导致艺术创造力较弱的弊病,未来中国动画电影能否走得更远,原创片的艺术创新驱动与系列片的持续品牌效应,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无论是原创片还是系列片,要想取得持续的发展前景,作品质量都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当中国电影进入“新常态”、电影产业整体增速放缓之后,电影票房整体增量减少会使针对存量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