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等演员亮相《见字如面》
一座讲台,一封信;读信者用信件打开历史节点,听者见字如面。
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一代越剧宗师袁雪芬写给已故父亲的信;南梁丘迟给北魏陈伯之写的劝降信……用朗读信件走进人心的过程中,第二季《见字如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该节目在豆瓣评分为9.5分,单期节目播放量突破3.6亿,总播放量达4.33亿。
看似小众类型的节目,却引起大众化的市场反应,在《见字如面》总导演、实力电传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看来,这并非单纯的情怀因素,也是市场理性选择的结果。他告诉记者,自己比较看重的是最大规模人群的基本需求,有价值输出的节目,是人类文化消费的主流需求。诉诸感官娱乐的品种数量越多,诉诸精神愉悦的产品就越有机会。
“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了解自己及世界,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期待在别人的经验里找到启发,这是人们离不开文化和精神消费的根本原因,也是《见字如面》大众性质最坚实的底气。”
初心
关正文是国内最资深的综艺节目制作人之一。早年,他曾参与策划《幸运52》《开心辞典》等多档节目,并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总体设计。2006年,他创立实力文化,成为国内最活跃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之一。
读书节目是关正文一直想做的事。这个品种到目前还是空白,因为老路走不通,要找新形式。他一直想直接呈现书的内容,但书太长,截取一段说不清,观众也听不进去,就卡住了。直到看到一本英国书籍,全是私人信件,“简直是一个宝库,千字左右,可以单独成篇单独传播。我就想,中国有太多好信了,先做这个。”
确定了节目形式,便要思考选择怎样的信件、哪些人读信。
由于古代信件蕴藏很多价值,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大量文言文信件被纳入他们的选择范畴。“但文言文本就是书面语,不是用来做口语交流的,按正常语速读一篇陌生文言,连古人也听不懂。很多人觉得应该诵读古文,提这种建议的人装腔作势的较多,把文化作为虚荣装饰的较多。内容传播,关键在于入耳入心,听个大概,根本无法领略古人丰富的世界。”
为了更好地传播,关正文亲自上阵,翻译了所选的文言文信件。“符合节目内容传播需求的翻译在第一季有一定的学术风险。因为要转换成视听形态,必须让人同步有感,完全听进去,要给艺术家上台演绎制造空间。所以那种辅助理解的训诂式翻译就不合适了。”关正文解释道,此前,很少有人对文言文做这样的翻译,找学者怕给别人添麻烦,只能自己干。
信件文字是传递给观众最直接的内容。关正文回忆,自己是带着角色感进行翻译的。“那些精彩的古人在写信时都是神态活现的,特别好玩。我好像可以看见那个人,可以看见他写信时的场景,就像咱们现在身边的人一样。然后,他的语言就活了,就变成真的是他在说话了。这种神交,特别快乐。”
谁来读信?
多位明星的参与是《见字如面》的亮点之一。目前,包括周迅、赵立新、姚晨、林更新等演员都已在第二季节目中出现;第一季则集结了何冰、张国立、归亚蕾等多位演员。
不同的信件,如何选择读信者?关正文透露,信件初选之后,团队会按照感觉给愿意来的艺术家分信,但更重要的是会跟艺术家们互动。艺术家自己有感受支点、找到演绎处理方式的就留下,感觉不很强烈的就调换。信件类型风格又多,很难说是最契合。演绎精彩主要靠艺术家角色适应性的宽度。几轮互动,大家就都合适了。
红利?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热,让市场上一直弥漫着一种声音——文化类节目的春天来了。
对于这种说法,关正文持不同态度。
“我一直不同意所谓文化类节目风口的说法,客观上不管多大规模的受众,大家还是把你当做小众产品,这不是一天能改变的。所有节目的成功都是个案的成功,不是类型成功。”
在《见字如面》之前,实力文化就已出品了一系列文化类视频节目。包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在他看来,观众喜欢好节目,而不是类型节目,这是一个创意产业。
政策红利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去年6月,广电总局发布针对网络综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被称为最严限令,给行业带来限制的同时,也给文化类节目开辟了一条道路,成为更多从业者的选择。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见字如面》应如何保持优势?
在关正文看来,题材的政策红利和受众红利是两回事。很多人用投机的心态做文化,跟文化传播没什么关系,同样是浮躁的表现。当文化节目数量多了,还要看影响力是否提高,看观众是否真的愿意看。
“我们现在明摆着还有很多困难、困惑,同样的观众数据,广告价格还是上不去,这都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需要长久地坚持。宣称风口,是一件无聊的事。”
政策红利、大众需求,却也并非绝对安全。
第二季节目播出后,忽然遭遇下架风波,让实力文化和观众猝不及防。对此,关正文坦言,《见字如面》确实经历了几次过山车,有全国通报表扬,也有两次上架的爽约。“内容在创新,管理也在创新。只要目标一致,不同意见就只是暂时的,这也是坚守的一部分,不必过于纠结一时得失。”
“文化节目不该成为又一次喧嚣。几档节目凑巧前后播出,不值得沾沾自喜、发布行业趋势,文化类节目同样应该警惕浮躁。”他说。
的确如此,腾讯视频日前发布的年度指数报告中,相比其他类型综艺,文化类节目数据并不算突出。对此,腾讯视频综艺运营中心总监李杨表示,文化类综艺的受众集中在高知、一线城市白领中,对于整体用户群体而言,数据可能没有那么突出。
本质上,文化类综艺的内容是观众选择的基础。这并非历史照搬,更需要思考哪些是能够跨越时间空间,有益当下,服务世界的前人智慧。观众选择的也并非文化本身,而是可以享受精神愉悦的节目内容。
变现
制作了多档节目后,实力文化于去年在新三板挂牌,成为文化综艺第一股。虽然有多档头部综艺加持,但其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期内营收1641.78万元,同比下滑7.06%;净利润121.3万元,同比下滑76.47%。
关正文表示,实力文化节目品种和影响力稳定发展,财务数据的起伏跟品种成长关系不大,主要是此前累积的一些欠款所致,下半年数字就好看得多。专注节目品质、专注品种增加才是更重要的事。
不过,从《见字如面》第二季招商情况来看,已明显优于第一季,吸引了包括人人贷、江小白、福特汽车等多家赞助商。对此,关正文表示,“只要认真做好内容,拥有受众,该来的早晚会来。天天盯着变现,这种人就不该做文化。”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见字如面》,节目的播出渠道也从电视台为主,变为网络为主。目前,《见字如面》在黑龙江电视台播出,由腾讯视频网络独播,排播上采用先网后台的模式。
对于渠道的变化,他认为,数据显示,受众70%集中于互联网,且在不断扩大,这是主战场,是必然的选择。但网台并没有本质区别,高价值的内容并非电视台专长、网络综艺也在多元化中进步。
“看重和网络媒体合作,是由于受众70%来源于网络,我们不该在试图说明互联网发展成就的时候就对这个数字欣喜若狂,在担心内容价值的时候就对这一现象忧心忡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网生内容、对市场主体生产优质内容的信任,让内容生产者专注生产尽可能好的节目。”
据悉,实力文化即将推出的新节目包括《一生之书》(上述读书节目,推荐全球经典图书)、《亲爱的,你懂》《古老的歌谣》和《魔镜之约》等,涵盖读书、传统、音乐和新形态访谈,产品矩阵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