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等电影在表现方式、艺术表达、类型化生产等方面有所突破
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文艺作品。从银幕、荧屏到电脑、手机,在视觉文化形态发达的当下中国,影视作品拥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强大的影响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又让各种力量纷至沓来,为创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影视业也迈入了佳作频现、健康发展的新时代。伴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精心遴选的一大批优秀电影、电视剧,在全国城市各主要电影院线及广大农村地区、中央电视台及省级卫视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展播展映活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不仅在观众中掀起了一股观影收视热潮,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烈讨论。
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描绘
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走过的伟大历程是影视创作者一直着力表现的内容。“回望”与“寻根”不仅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价值的确认和尊重,更是对当下大众文化时代人们内心精神渴求的满足和回应。在展播展映的影视作品中,创作者或采用纵向的全景勾勒,记录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我党我军的成长壮大与责任担当,如电影《开天辟地》《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难忘的岁月》《走出西柏坡》,电视剧《太行山上》《寻路》等;或侧重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聚焦,定格那些激动人心、慷慨悲壮的历史瞬间,如电影《百团大战》《古田会议》《惊沙》《红星闪耀》《先遣连》《杀出重围》等。在恢宏的时空叙事中,这些作品都贯穿着一个主题——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千难万险,寻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这些不同角度、不同题材的作品汇集起来,是史诗,也是哲思,告诉今天的国人不忘初心、不忘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历史不仅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熠熠生辉,也在传记类电视剧中绽放光彩。一些电视剧的创作者着力于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开大合的人生图景中,挖掘既能彰显家国情怀、又可体现个性情感的片段,力图呈现“有温度”的领袖形象,使观众更容易走进他们深沉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与国家、与时代一起跃动的脉搏。《毛泽东》第一次以电视剧形式全景展现了伟大领袖的一生。剧中,他对革命事业的奉献与对待亲情、爱情的诚挚互为衬托,同样令人动容。《开国元勋朱德》中朱德的宽广胸怀,《彭德怀元帅》中彭德怀的“横刀立马”,都是人物突出的核心特征,让观众过目难忘。电视剧《海棠依旧》和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赞扬了周恩来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史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和电影《旋风九日》则聚焦邓小平在特殊历史时期所作出的卓著贡献。在这些作品中,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与领导人们大气沉着、指挥若定的形象彼此呼应,表现了领袖与时代的关系,让观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伟大意义。
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展示
文艺作品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力量。这些展播展映的影视剧之所以引发人们广泛共鸣与恒久感动,也正在于它们对民族精神内涵具象而又生动的展示。如电影《血战湘江》《大会师》《勇士》《血战漫川关》,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等以80多年前长征故事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之所以在业界和观众中获得好评,受到追捧,不仅是因为其创新的艺术手法和重走长征路的虔诚创作态度,更在于其对薪火相传的长征精神的集中诠释。创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尤其是青年观众,尽管历史渐行渐远,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呈现,理想与信念、担当与牺牲、勇气与智慧交织的长征精神历久而弥新,必将在新长征路上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
人们需要榜样的引领。近年来,一批英模题材影视剧用心提炼主人公身上具有共性的时代特征,使精神的火炬不仅在银幕荧屏上闪烁光芒,也随着观看过程照亮了观者的内心世界。从电影《钱学森》《邓稼先》到电视剧《黄大年》,科学家报效国家的赤子情怀令人钦佩;从电视剧《焦裕禄》《杨善洲》到电影《毛丰美》《焦裕禄》,共产党人带领百姓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感天动地;还有电影《守边人》《老阿姨》等所塑造的时代楷模形象或淡泊名利、关爱百姓,或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将豁达坦荡、质朴正直、一心为民的价值理念呈现地熨帖自然,余味悠长。这些形象充满艺术感染力,创作者没有刻意地宣传说教,而是在自然而然的事件叙述与细节刻画中使人物变得立体丰满,接地气也聚人气。
中国梦与个人梦的有机汇聚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时代进程中,优秀影视剧作品总是可以与催生它的时代同频共振,忠实且生动地反映火热的社会图景和现实生活。一方面,很多作品把艺术触角伸向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现我们富国强兵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就。像电影《战狼》《战狼2》《空天猎》《胜利大阅兵》《冲出亚马逊》《湄公河行动》和电视剧《维和步兵营》《特勤精英》涉及“阅兵”“反恐”“维和”“禁毒”等领域,展现军人警察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作出的卓著贡献。而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青恋》和电影《十八洞村》《美丽小渔村》《卒迹》则将视野锁定农村发展转型和农民脱贫致富,呈现中国在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而这些内容都指向一个社会主义强国的崛起。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强大充沛的经济保障,才是国民自信的根本来源。
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宏大乐章是由无数个体的梦想旋律协奏汇聚而成。不少影视作品把镜头对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时代大潮中顺流而上的普通人。无论欢乐还是烦恼,无论成功还是挫折,倾听他们的呼吸,感受他们的心跳。电影《天使的声音》讲述了天生爱唱歌的侗族留守儿童在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上发生的曲折故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呈现了陕北普通青年在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彰显了他们面对现实压力时对理想的执着坚守和不懈追求;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则以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新世纪为背景,讲述一群年轻人从大城市来到西南偏远地区,投身国防建设并奉献一生的动人故事;电视剧《春天里》以江苏江都建筑业者为原型,书写一群农民工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表现了一代建筑铁军的追梦之旅;电视剧《国民大生活》将一段爱情故事放置在繁华的都市布景之中,织就了一片积极向上、努力生活的奋斗底色;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述改革中人们的创业故事;电视剧《安居》展现城市棚户区改造动迁、实现群众安居梦想的过程……“追梦”“奋斗”“奉献”“关爱”“智慧”往往成为这些影视剧的主题关键词,这是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自然能够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
艺术创作的无穷魅力在于,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中国影视人的逐梦过程也是中国梦故事的绚丽篇章。在展播影片中,诸如《智取威虎山》《铁道飞虎》《功夫瑜伽》《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影片题材类型丰富、风格形式多样、观众喜闻乐见,亦在表现方式、艺术表达、类型化生产等方面有所突破,展示了中国影视产业均衡健康的生态格局和影视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的理想追求。在如此坚实的创作基础之上,在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下,在“百舸争流千帆竞”的文化发展环境之中,中国影视人一定能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姿态与时代同行,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