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归来》等少数几部影片做过4K拍摄的尝试
中国与好莱坞后期制作行业存在差距,这是行业共识。几年前小马奔腾正式收购数字王国,近来美国特效公司Base FX获华人文化投资等事件,都证明国内业界追赶世界的脚步。
“3D产业需要上游到下游的齐力发展。在拍摄环节就需要懂3D的导演、能用好机器的摄影师和好的拍摄设备,放映端的设备也很重要。”王琦说,他眼中国内较好的3D导演是徐克,从《龙门飞甲》到《智取威虎山》,徐克不是影片制作完成后再转制成3D,而是从创作源头就深入规划3D场景,采用顶级的3D摄影机拍摄。詹姆斯·卡梅隆的3D版《泰坦尼克号》全部是转制的,《阿凡达》也大多转制,但导演对每个镜头的用心程度从效果上就能看到。“而《谍5》纯粹是后期使用机器转制的,缺少人的创意和经验在里面。”王琦认为,如果片子是电脑制作的虚拟场景例如卡通片,转制比较容易;要完全是真实场景、真人演出,拍摄期不用3D摄像机拍摄,后期转制就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一幅画面一幅画面去制作。
中国特效业现状和饱受争议的“五毛特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相比国内的放映端,中国电影制作端对于技术的投入较弱,也缺乏追求精神。”作为放映方代表,王琦毫不讳言,“李安新片又尝试了很多新的技术,例如超高帧率的3D、4K等,这些代表着制作成本的数倍翻番。而国内目前只有《归来》等少数几部影片做过4K拍摄的尝试。”他说。
在《谍5》引发争议后,RealD的团队去了两个影院看片,一个是经过他们6FL放映认证的合作伙伴,另一个是一般3D厅。“3D呈现效果跟放映条件也有关。我们在6FL认证的影厅观影,那些摇晃镜头相对就好受些。”俞圣伦表示,影响3D效果的多重因素中,放映设备和放映技术起码占到五成。另外,一些国际知名导演都会对3D放映标准提出要求,如《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就曾希望影片能以6FL标准展现,詹姆斯·卡梅隆选择RealD作为3D版《泰坦尼克号》技术伙伴时,也明确表示为的是真实反映拍摄时的电影画面。
戴可伊和王琦向记者表示,好莱坞近两年逐渐减少实拍,以漫威为例,没有一部影片是3D实拍的。如果说共同点是3D影片中后期制作比重越来越大,差异化就是后期制作水平和在后期业务上的投入。
“影片整体制作成本上就有差距,一般漫威的影片制作预算是2亿美元,而国内影片整体投资达3亿元就算大制作。从占比看,漫威一部影片仅3D的制作费用有时就抵上国内一部片子的总成本。”张琦说,国内演员费用占比极高,但这只能靠市场去逐渐调节。其次,3D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是否需要3D效果去强化剧情、后期制作能否认真交货等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张琦也以最近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为例,该片使用了日本最好的摄影师,所花成本却只是聘用国内摄影师的1/6。“后期制作业越来越重要,但预算资金相比之下没有得到相应匹配。”张琦说。
不过,张琦认为,国产影片总投资不高、后期制作资金不够充分,其实要看跟谁比。从目前看,中国电影总体制作成本已经远超法国、日本,后期预算不如美国好莱坞,但很多时候已不比欧洲电影的预算低,效果上却明显比欧洲尤其是法国电影差。张琦直言,后期制作预算的确影响能否请到一流团队,但在当下国内电影后期制作行业背景下,还需要找到具有预算控制能力的高效团队。
之所以强调预算控制,是缘于国内外后期制作业的普遍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沉重的人力成本和管理压力。好莱坞知名的几家后期制作公司都把基础加工投放到印度等低收入国家,再送到加拿大、欧洲等地继续加工。为了吸引电影剧组,加拿大拥有非常优惠的退税条件,欧洲一些政府基金甚至直接为片方部分预算买单。尽管不断在低成本之间挪动,数字王国等一大批后期制作公司仍面临倒闭或并购。中国北京、上海两地人力成本已经比法国等国家还高,京沪两地特效制作行业应也不乏此类案例。
“我们虽然是后期制作业的新兵,却轻装上阵,拥有自己的核心优势。”正准备进入国内市场的戴可伊和张琦介绍,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制作软件、管理系统、云计算能力、数据资产交付网络等。在解决了最新算法后,他们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物理建模进行空间还原,所需的人工修改等基础工作大幅减少。“我们的项目人数大概是同类公司的1/10,因此可把片方预算转移到3D的艺术创意上去。另外,我们在法国巴黎建立了制作中心,通过调配全球资源来使预算架构更合理,整片效果更好。”据悉,南湾科技跟漫威影业、狮门影业等多家好莱坞公司合作并已获得了他们的一级供应商认证。跟欧罗巴集团的结缘源于为吕克·贝松影片《超体》担任后期,目前正为2亿美元投资的影片《星际特工》负责独家3D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