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飞虎》
等接地气国产片在农村广受欢迎


迎着满天星光,支起一块简易幕布,各家各户自带小板凳集合……一提到农村电影放映,大家脑海里可能立刻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其实,北京市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早就升级换代了,不仅有固定影厅、2K/3D的最新放映设备,部分地区还实现了手机在线预订座位,农村观众也可以尽享电影科技的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的便捷。
  
2K/3D、智能点播、在线选座,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全国的文化重心尤其是影视产业之都,在农村电影放映的推广和创新上,北京市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处处长韩方海给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至2009年,全市共建成3939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厅,配置325辆流动放映车。到了2009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电影固定放映行政村全覆盖。固定放映取代流动放映,带来的是农村观众观影条件的大幅提高。
  
在农村电影放映场次上,北京市也始终高居全国榜首,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场,年均播放各类题材影片550余部,17万余场(次),其中近两年生产的影片60%以上,年均观影人次达到820余万。
  
这样一连串数字的实现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2009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成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根据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实际,管理部门也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把更多的好电影带到农民身边。
  
在门头沟区,购置的两台2K放映设备在各个村巡回放映,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在线3D商业大片。去年9月起,门头沟区文委还在清水、斋堂等山区开展“3D电影下乡”活动,在全国首次实现了3D电影走出电影院、走进偏远山区,惠及村民5000余人。在通州区,5套智能点播系统正在试运行,观众可以从片库的4000余部影片中实现菜单式选片,大大提升了观影的自主权和放映质量。顺义区更是把电影与教育相结合,东风教育集团、牛栏山中学等16个中小学都已将公益电影放映纳入校本课程,平均每个学生每年可观看20场左右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的内容与教学紧密结合,深受同学和老师们的欢迎。延庆区文委打造了互动式公共文化数字平台,使用“文化剧场”微信公众号在线订票系统,观众可免费享受线上预订座位线下观看的一站式服务。
  
观影口味大不同,接地气的国产片更受农村观众欢迎
  
为了调动农民的观影积极性,北京市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主题观影活动。比如,“流金岁月”露天电影放映季活动在怀柔区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火热夏天里不可缺少的电影文化大餐。
  
在推荐片单中记者看到,既有《功夫瑜伽》、《铁道飞虎》、《湄公河行动》等近两年热映的大片,也有《瓜田喜事》、《警察“夏一笑”的快乐生活》、《社区主任》、《丢羊》、《乔迁》等反映基层生活的影片,还有很受小观众热捧的《大鱼海棠》、《摇滚藏獒》、《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小门神》等国产优秀动画片。此外,京剧电影《咱村的女消防官》、豫剧电影《好女婿孝媳妇》、科教电影《回归——警惕邪教侵害》等影片也特别受到农村观众的欢迎。
  
以前,农村电影放映存在片源旧、更新慢的问题,但现在有些新片在院线下线后一两个月就能够进入农村院线,也有部分影片选择直接进入农村院线发行。随着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北京市不断推进农村电影体制改革,逐步探索农村电影市场化。目前,全市共开设农村区域乡镇商业影院39家,让城乡结合部的群众也可以和城里的观众一样,同步观看到最新的商业院线影片。部分地区还实行公益和商业两种模式同步运行,观众可以自由选择。
  
做了四五年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处调研员王俊哲把农村观众的观影口味摸得门儿清。他告诉记者,农村“一老一小”居多,他们更多地爱看武打片、农村片、喜剧片、戏曲片、儿童片,有些经典老影片仍很受欢迎。
  
为了更加科学及时地掌握农村电影放映的“大数据”,北京市还建设了农村公益放映管理服务平台,通过GPS/GPRS实时监控各个放映点的情况,统计各项数据以提升服务。现代化的管理使北京市农村电影放映异常场次率为0.2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记者在后台看到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放映场次最多的电影当属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铁道飞虎》,目前已放映超过26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