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暑期档,以《春风十里不如你》《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使徒行者2》等代表的网络剧,再次以口碑和网络点击量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以至于有人将2017年称为网络剧的爆款元年。

根正苗红的“网红”

相对传统电视剧以电视为播出平台而言,网络剧是专为电脑网络制作,寻求电脑、手机、平板等为播放平台,以年轻人为主要接受群体,可谓是根正苗红的“网红”。但是,发端于网络并立足于网络只是成为“网红”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大视频网站不愿意仅仅充当一个简单的播放器,而是逐步开始尝试自制剧,充分发挥创作、宣传和播出一体化的特征。对于网络剧来说,它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需要像传统电视剧一样需要层层审核把关。这对于有不少热钱涌入的网站来说的确是一个利好。在众多合力的影响下,网络剧终于迎来风生水起的好时代。

网络剧最开始“养在深闺人未识”,少有名导、名编、大牌演员加盟,这一定程度上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但是,成本低并不意味着其质量一定低下,毕竟有不少高手“在民间”,或者有不少具有高手潜质的草根人物。他们一定程度上成为网络剧质量的内在保证,甚至有不少二三线的演艺人士借助网络剧而成功上位成为一线大明星。比如网络剧《天子妃升职记》制作费不过2000万元,在口碑上甚至“逆袭”了号称投资过2亿元的传统电视剧《芈月传》,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主演张天爱也一路“行情看涨”,让人大为赞叹!

由于管理相对较为宽松,网络剧的创作题材同传统电视剧相比更为丰富,比如奇幻灵异、侦探推理、惊悚悬疑、热血励志、时空穿越、玄幻修真等都成为重要题材。在众多题材中,又以都市生活剧、青春校园剧、幽默搞笑剧为主打,很好地切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

从交互技术上看,弹幕思维的充分利用,使得网络剧制作方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了解到受众的喜好、槽点等,从而更好地调整创作。当然,更可以在前期的策划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准市场定位、作品定位以及主创人员的选拔等,更好地迎合青年一代受众。在营销阶段,主创主演团队还可以通过直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这些无疑都为其成为“网红”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从边缘走向主流?

从当初的微电影到现在风生水起的网络剧,作为新媒体影视形式的开创者,多来自民间,草根群体,投资规模小,很难打造成鸿篇巨制,这无疑使得它们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传统电视剧携官方之背景和传统公信力之声威,打造了一批忠实的观众,并培养了他们长期以来的收视习惯。这一点网络剧可谓是望尘莫及。

虽然说“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但是相比来说,年轻人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事业也都处于上升期,社会话语权还相对有限,这无疑使得网络剧会产生一种“得陇望蜀”的心理。“年轻人的天下”终究是一个不完整的“天下”!于是,网台同步成为网络剧一个新的举措。所谓网台同步,就是网络自制剧在网站平台播放更新的同时,也寻求相应的电视频道播出。比如2016年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在东方卫视和腾讯视频同步推出,2017年的《择天记》选择多家网站和湖南卫视播出。而《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则通过江苏卫视、安徽卫视和优酷联合播出,很好地将网站平台和“一剧两星”结合起来。

网台同步,究竟是网络剧对传统电视剧的冲击,还是电视台对网络剧的招安?这个理儿可能一时半刻说不清楚,但是各取所需则是它们共同的内在动机。网络剧在坚守网络平台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通过电视台将传统的电视观众收入囊中,自然可以说是一种市场扩张。而电视台除了少量的自制剧外,依然玩的是“空手套白狼”游戏,电视剧依然是很多电视台盈利的重要手段。而能够将网络受众和传统电视观众整合在一起的,只能靠剧作的质量,“内容为王”在任何时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客观来说,寻求网台同步也会使得网络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质量是根本保证。先前的粗制滥造已经全然行不通,制作精良是网络剧在电视台“登堂入室”的必然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小成本必将成为过去。另一方面,既然选择电视台播放,意味着它必须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严格审查。如此一来,网络剧在选题方面的优势也可能荡然无存。这显然是网络剧制作方不想看到的。

但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网络剧的严格管理是必然趋势,网络绝不可能是法外之物。2016年年初,广电总局就强调了线上线下的统一标准,而2017年9月出台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再次强调了对电视剧和网络剧要实行同一标准进行管理。2017年年初就有107部网络剧因为缺少网络视听上线条件而被下架。这可能会使得网络剧面临着不小的阵痛。痛定思痛,选题严格把关,制作精良只能是网络剧的根本性出路。惟有如此,网络剧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握受众群体。走向主流,是网络剧未来的必然选择;而被主流认可,也是网络剧的必然归属。

网络剧“钱途”几何?

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追问,如果网络剧真的实现了主流化转型,是否就丧失了网络剧的本质性特点,不再是网络剧了?其实,任何媒体样式的发展,从最开始的粗放式走向精品式都是必经之路,如同90年代的都市报和新世纪初的电视民生新闻一样,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的话只能被市场淘汰。

网络剧在最开始的萌生期,存在明显的粗制滥造和跟风仿作的问题。作为新生事物,再加上数量相对有限,它们在短时间内受到网络受众的追捧实属正常。但是,时间长了,网络受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也在加剧,如果网络剧始终以这种模式进行创作,势必会走向恶性循环,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

当然,真正的网络剧创作者,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恶性循环的。这使得他们必然要实现自我超越。当前,已经出现了不少堪称良心之作的精品网络剧,无论是投资力度上,还是在对剧本的把关、演员的表演乃至后期制作、包装、推介都比先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开拓发展,网络剧已不再仅仅是“抖包袱”,秀下限的“段子体”,一批靠情节、表演取胜的剧情剧脱颖而出,收获不少点击与良好口碑。比如《河神》《白夜追凶》《将界2》等均是如此。

同时,一些网络剧的成功也使得传统电视剧主创人员看到“前途”, 越来越多的名导、明星加入其中,如李少红、侯鸿亮、滕华涛、于正等。这算不算是网络剧和传统电视剧的合流?不管怎么说,网络剧的创作队伍越来越强大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网络情况非常复杂,受众欣赏水平良莠不齐,众多网络剧同时呈现在网民面前,极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国家职能部门加大对网络剧的整治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粗制滥造的作品排除在市场之外,这样才能形成同等竞争优者胜的良性循环局面。如此说来,网络剧只要真正把握好质量关,再加上相对灵活的融资方式、便捷的互动方式以及多层次的营销方式,在未来肯定前途光明,“钱途”无量。网络剧正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