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微影时代旗下在线票务——娱票儿和格瓦拉将并入猫眼电影,谈判已经进入尾声,整体交易对价将按照微影时代C+轮融资的120亿元估值进行。而微影时代旗下的娱跃影业、娱跃发行及微赛体育不参与此次交易,今后或将独立运营,由微影时代CEO林宁掌管。

对此,记者联系微影及猫眼品牌部人士,但双方未就合并一事作出回复。一位微影前高管向记者证实,微赛和娱跃影业不参与此次交易。合并之后,猫眼电影将获得微信、QQ在线的票务入口支持。

记者另从微影时代内部工作人员处获悉,微影已经开始裁员。“没有像外界传的要裁员上千人,但很多部门都作出了调整。”该工作人员同时承认,微影和猫眼重叠的业务可能会大幅度削减,一部分员工已经接到了通知,可以选择进入猫眼团队或留在微影,转到娱跃影业。

猫眼业绩转好获腾讯青睐

这场收购背后,两者的股东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和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线传媒”)是重要的推手。有消息称,此次联手,是对抗阿里系淘票票市场扩张的重要举措,重组完成后,猫眼除了会拥有腾讯系的入口,还可能独立上市。

资料显示,猫眼的前身“美团电影”是从美团网孵化出来的在线票务平台。2015年7月,美团点评分拆猫眼电影业务,猫眼电影成为一家完全独立运营的公司。

2014年,猫眼入局发行业务,首创电影O2O预售模式,同时开发了“实时票房分析”功能,做了衍生品电商等围绕电影市场的业务,进一步提高了平台用户的黏性。

2016年5月,光线传媒宣布对价换取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团网)持有的猫眼28.80%的股权。至此,光线控股与光线传媒合计对猫眼持股达57.4%,取代美团点评成为最大股东。

与传统电影发行巨头光线传媒的合作,更加扩大了两大公司的发行优势。今年4月,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表示,猫眼一季度收入超过6亿元,前三个月的平均月利润超过5000万元,是售票网站最大规模的盈利。

事实上,猫眼与腾讯有着密切的联系。腾讯曾是猫眼电影母公司美团网E轮投资的领投方,也间接持有猫眼电影的股权。同时,猫眼电影现任CEO郑志昊曾在腾讯任职8年,对腾讯的经营战略有很强的认同。

“在猫眼频频传来独立IPO的传言下,将微影并入猫眼,补充其在影视产业链上的覆盖面,无疑将推进猫眼IPO的进程。”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认为,这次合并可以看作是腾讯系对旗下票务平台资源的整合,放弃各自为战的局面,从而抗衡淘票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为未来引入旗下文娱板块的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线票务平台现“两强争霸”新格局

与猫眼相比,依靠微信渠道快速切入线上票务市场,并广泛布局的微影稍显冒进。

微影时代的前身是“微信电影”,2013年底从腾讯独立出来。2014年至2016年,微影时代连续进行了4轮融资,最后一轮估值高达120亿元,而腾讯的股权已经从25%稀释为15.79%、依靠票补等方式,微影旗下的娱票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5年底一度超越格瓦拉、淘宝电影和百度糯米,跃居业内第二。

2015年11月,微影拆分旗下体育业务,成立全新的体育公司“微赛时代”。2016年10月,微影时代发布新品牌“娱跃”,包括“娱跃影业”和“娱跃发行”,并公布了10个电影项目。

然而,微影时代的快速发展之下也出现隐忧。2016年,林宁多对热门电影项目保底发行,然而4亿保底的《致青春2》、10亿元保底的《铁道飞虎》等都未能取得成功。

此前《财经》报道称,微影时代正在加速旗下电影业务——娱跃影业的融资,以求在腾讯主导的谈判中占据主动。但是娱跃影业成立时间不长,虽手握不少项目,但缺乏市场的检验,下一步可能会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

就在猫眼和微影传来即将合并的消息之际,8月29日,比达咨询(BDR)研报显示,第二季度,淘票票以22.9%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一,猫眼电影和微影时代分别以22.5%和18.8%紧随其后。

另据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 Mobile统计,到2017年7月,淘票票已经超越猫眼,成为了日活跃用户量最高的在线票务平台,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34%.同时,淘票票、猫眼、微影合计占据了近9成的市场份额。

阿里集团还在不遗余力给予淘票票更多的支持。在6月的上海电影节上,时任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影业董事长俞永福曾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对淘票票的投入,不设上限。此外,阿里影业和微影时代相继收购和投资了院线服务数据支持方粤科软件(后更名凤凰佳影)和电影产业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Vista集团,争相布局B端的院线大数据服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猫眼与微影的合并虽然会改变目前在线票务平台的格局,但票务平台并非互联网巨头们的重点,下一步的关键是从在线票务切入电影宣发和投资。“互联网经历了自由度较高的战国时代之后,必然会进入寡头阶段。电影的票务和电影的制作、宣发是密不可分的,两大巨头把持下,电影行业上下游的整合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