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必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挖掘国内和国际资源才能推动电影扬帆出海。”一篇评论称,“如何保持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较高能见度和曝光率,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展示软实力,是当下中国电影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电影往外走的尝试已持续多年。自奥斯卡到各大电影节,中国电影人的身影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然而更无法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电影在被欧洲文艺片与好莱坞商业片、甚至是日韩等相邻对手的夹击下,似乎始终缺乏辨识度与核心竞争力。在今年与戛纳失之交臂后,中国电影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全军覆没,再次迎来颗粒无数的尴尬局面。
在越来越依赖于对外输出的文化行业内部,寻找核心竞争力是讲好故事的关键部分。光大控股与其合作伙伴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是其中一支力量。凭借旗下基金募集的近百亿资金与12年的电影教学经验,双方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因素的催化剂,“在关键时机提前布局,为电影行业打造一个健康、自由、全方位的产业生态链”。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光大控股携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签下亚太电影艺术单元未来五年的独家举办权。这纸协议将把威尼斯电影节亚太单元举办权带到上海,以期打开中国电影对外的快速通道,“影响中国电影市场”。
光大控股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团队
“健康、自由、全方位”
按照公开资料,这纸协议将为中国电影带来如下收益:推举两位评委;设立新奖项;组织中国及亚太地区有影响力、艺术水准与独特创意的电影作品3-5部推荐给组委会,作为中国及亚太地区电影选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入围提名作品。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第二所以电影命名的独立院校。学院以电影为主线设置专业,并与纽约电影学院(New York Film Academy)中外合作办学。而提供资本支持的中国光大控股旗下基金是“第三波资本力量”的代表,正在着手进行“中国文化”的主动输出。作为亚太电影艺术单元主办单位的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及光大控股,实质上是在上海设置了这一国际电影节的中国据点。
特别是在电影作品的推送方面,亚太电影艺术单元将为中国电影提供利好。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与戛纳、柏林齐名,孵化出诸多电影大师。与其合作能为中国以及亚太影人找到国际化的上升路径。李安、张艺谋、贾樟柯、夏雨、姜文等人,起初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展露头角。
尽管中国电影面向国外的征程已经持续多年,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亦曾一度被视为国际电影奖项的有力竞争者,但即使归类到更为广泛的华语地区,能获得世界级荣誉的人士也仅有李安、成龙寥寥几人。
在中国电影票房实现新纪录的同时,中国电影更需要一个国际性质的奖项来对其成就进行认可。而威尼斯电影节的亚太电影艺术单元则将拓宽以往的选拔渠道,给更多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电影人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光大控股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以威尼斯作为开头讲好电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开头目前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电影人士的支持。ANICA工会主席、制片人联合会主席、电影高校研究机构执行理事Pietro Innocenzi先生提到,产和教互为源头、动力,两者结合能走出一条更有后劲的道路。
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创始人江泊还被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授予金狮奖“特别贡献奖”。此外,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还与意大利电影工业协会缔结友好联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而除开开拓渠道外,双方还着力建设电影产业链,以期实现产业链的“健康、自由、全方位”。
在亚太电影艺术单元启动仪式上,光大控股官方表示,今年初光大控股与IDG资本成立的中国并购基金总规模达200-300亿元。该基金将投资数十亿美金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在上海建立“光影未来”电影产业基地:从早期的IP孵化、电影人才培养、到建设高科技影棚拍摄基地;并整合所有电影产业的后期特效与制作,形成完整的电影产业链。
同时,通过收购好莱坞独立制片公司,并与欧洲更多影视公司、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将来会打造一个整体的“光影未来”产业基地,以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未来还将全面与威尼斯电影节展开“深度合作”。
而无论结果如何,双方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亮相已收获了足够多的注意,其面向电影的“产教结合”的思路也获得了一定认可。“电影行业市场大是公认的,几乎所有资本都瞄准这块蛋糕。”有投资人指出,“投资量级虽然大,但是没有优秀的内容产出。需要新的玩法。”
“中国电影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与政府相关。这既是出于政府对于不成熟产业必然出台的扶持政策、也是因为文化对于国家软实力掌握的必要性。在《人民日报》等官媒发声支持中国电影走出去之前,冲刺奥斯卡的权限便一直掌握在国家电影局手中,以确保最符合国内国际政策、反映国内“文化发展水平”的电影被送选。此外,针对电影等产业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出台,最新的迹象是上海颁布了一系列电影税收及拍摄的优惠政策,以推进这座工业城市快速向文化产业转型。
双方的合作因此将会受到政府的欢迎。电影产业基地的建设将解决许多就业问题,而与威尼斯电影节合作的项目落户在上海,意味着这座城市将能实现进一步的国际化——近年来,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全球A类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了诸多好莱坞、欧洲、日韩的电影新生力量。而光大控股、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与威尼斯电影节的结合将能进一步实现上海影视基地的愿景,并将上海真正转化为中国电影行业往外走的一扇窗口。
不过,“好莱坞编剧之父”、《故事》作者罗伯特·麦基曾公开评论称,中国电影目前从“从角色和故事本身来讲只能算是好莱坞的陈词滥调”,还未能达到国际化的竞争水平。他同时判断,是“想要挣钱的欲望影响了他们(中国电影人)的制作”。
经历过2015年短暂却有力的上升期,中国电影如今迎接的是持续已达数月之久的票房低迷。暑期档数十部影片无一部重现去年《捉妖记》、《煎饼侠》、《夏洛特烦恼》三驾马车的票房奇迹,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电影离今年550亿总票房定额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远,三年内超越好莱坞的电影票仓的愿景一定程度上也将后延。
无论是日渐成长的类型片市场、还是提高供应刺激需求的必要性,越来越多人将希望寄托在教育体制的完善上。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电影提出了多项电影人的培训及扶持计划,包括导演、编剧、制片人,以期实现中国电影的流程化与工业化。“从全世界来看,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是最年轻的,但是导演的平均年龄却是最大的,一帮60后70后来服务主流的80后、90后,这是不成比例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里影业副总裁杨磊称。
光大控股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这一举动无疑是面向该目标的重要一步。这一消息与和威尼斯电影节签订合作协议几乎同时放出。这意味着威尼斯电影节至少将作为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培训时的标杆与基准,用以鼓励中国电影行业在人才培训上、也尽量与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标准靠拢。而与这些要求接轨,既符合做电影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切合了威尼斯电影节“立足于推动电影发展、提高电影质量和重视电影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而在从早期的被动到如今因资本雄厚导致的主动,不论是购买六大的雄心还是奥斯卡、格莱美等颁奖礼上频繁出现的中国身影,中国电影既在创造着许多新纪录,也留下不少谈资。
与威尼斯电影节的合作同样如此,“威尼斯电影节是殿堂级的,是艺术家们心中的净土,如果资本介入,艺术家可能会产生排斥情绪。”有导演表示。因此,如何在资本驱动的狂热下保持冷静、并从中真正汲取有利于引进方的经验教训,将是光大控股、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双方强调的是,团队的年轻化使前者能够与海外合作方保持“平行对话”,注重联合效应。光大控股执行董事陈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对外投资更看重“中国所需”。“如果并不能和中国实践与国情相结合,通俗来讲没那么‘接地气’,就算买来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完全用不上。和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一样,中国的投资机构走向海外也需要‘交学费’,这是一个逐步适应与学习的过程。”
电影行业无疑便是一个学习成本颇为昂贵的“课程”。——如何依赖资本深入到电影行业内部,将是双方目前需要解决、未来也最值得期待的地方之一。光大控股目前已经承认电影会是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从学术、艺术、电影工业等方面深入,为电影行业打造一个健康、自由、全方位的产业生态链,并由此进军泛娱乐产业”。其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如何以“产教结合”的思路实现这一愿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