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吴京
吴京就是那个在文化上跟上来的人,他在世界共同的商业审美元素的基础上,成功地树立了电影话语的中国主体性,匹配了中国的现实地位。
从给自己定制形象开始摸索道路
在《战狼2》之前,从未想过吴京会这么火。眼看着,动作电影的李连杰的时代过去了,成龙的时代过去了,甚至连甄子丹的时代都快过去了,吴京还是个“千年配角”。
他过去的演员生涯主要花在电视剧上,但你看看他都演过什么:《太极宗师》里的杨昱乾、《小李飞刀》里的阿飞、《策马啸西风》里的孟星魂、《江山儿女几多情》里的皇帝、《倩女幽魂》里的诸葛流云……这些题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缺乏现实感,观众没有讨论的欲望,作品也没有被铭记的价值。可以说吴京早前一直在边缘化的“传说”中打转——可能是不得已,但却是一条歧途。
2005年,吴京在《杀破狼》中扮演一位冷酷的杀手,和甄子丹的一场小巷对战让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再一次提醒人们,这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演员。然而一部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还远不足以让他翻身。
他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回归电影之后,吴京在2008年自导自演了《狼牙》,《狼牙》中的吴京和杀破狼中的杀手有形象上的延续——都是冷峻、凌厉、干净利落。不同之处是这次是一个正面角色,外表的冷与内心的热,把一个“义”字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因为扔出的石头太小(与小地方的黑社会仇杀纠缠在一起,还添加了冲淡主题的喜剧元素)也没有掀起多少波澜。
不过这部电影对吴京而言很重要,自导自演,表明他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定制形象了,他在探寻个人特质与故事整体氛围之间的契合度。
“熬”到了契合的时机
相比已经各得其所的李连杰、成龙和甄子丹,吴京有两大优势。第一个“优势”是不成功,一直不成功,就一直可以重新开始,吃得苦,放得下。第二个优势是年龄小,他比成龙小20岁,比李连杰和甄子丹都小11岁,年龄的优势意义在于,他可以一直熬,熬到他们都老了,再火也不晚。
事情正是这样发展的。李连杰基本“退休”了;成龙意识到港式功夫喜剧过时了,今天必须融入国家叙事的大背景中去,但做出来的电影却过于生硬;甄子丹被巅峰时期的《叶问》系列“套牢”,再演其他角色就让人觉得还不如以前。而此时的吴京,已经摆脱了外形限制,身体更加健壮,曾经的娃娃脸已经被岁月涂上了不惑的沧桑,终于具备了做一个屏幕硬汉的原始条件。
最重要的,是吴京对个人特质与故事整体氛围之间的契合度的探索有了结果,这是他实现对前三者的超越的前提。2012年出演电视剧《我是特种兵2》,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特种兵。《战狼》系列,就是他对这条正确的求索之路的进一步深入。
什么人,就干什么事,这似乎是“宿命”。9年前汶川地震吴京和武警一起参与救灾的照片流出,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吴京。这个真实的吴京,比过去影视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吴京”都有更大的格局,只是这种特质一直没有机会得到艺术化的呈现。
吴京是“在文化上跟上来”的人
在新的道路上,机会来了。
以2012年“中国梦”的提出为标志,大国崛起既是一种客观趋势,也逐渐内化为这个时代里大部分人们的共同心理背景。近现代史的悲情叙事,目前还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最显性的基因,很大程度上,这一基因是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的前行动力。这也许不是一个成熟的大国正常的国民心态,但走向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一种心理上的集体“雪耻”。只有洗刷了历史耻辱,民族心理上得到了平衡,才可能转向成熟后的平静、雍容。
但在当代世界,“雪耻”不可能再以对等报复的方式去实现,而只能以成就被看到、地位被承认、文化被尊重作为完成的标志。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的成绩不断刷新,这些都必然折射到慢半拍才能跟上来的文化上。
吴京就是那个在文化上跟上来的人,他在世界共同的商业审美元素的基础上,成功地树立了电影话语的中国主体性,匹配了中国的现实地位。《战狼2》的叙事建立在中国最广泛的共同体意识基础上,让共同体内的每个个体都有关联感,似乎“不看不行”——这就是它成功的社会心理背景。
这也是吴京个人的“雪耻”过程,虽然大器晚成,终究皇天不负。吴京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这个时代也一直在等一个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