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画影片《熊猫滚滚》
这几天,一阵阵激动不时涌上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的心头———他们与河马动画合作拍摄的科技动画影片《熊猫滚滚》马上就要上映了。上映前,它已在国内两家科技场馆成功预售,获得了16万元的回报。
在国内科技影视的发行中,这不仅仅是一部科技电影的未映先热,而是最近七八年,科技场馆联合打造的科技影视平台的成功,“我们让中国一流科学家和电影制作人一次次融合,将中国科技影片的质量不断推向新高度。”
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高端传播的需求就会出现,科技电影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科技传播方式。接下来,他们还将尝试突破投资瓶颈,为科技电影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与其租国外片,不如拍国产片
2009年之前,我国科技场馆播放的高质量影片几乎是进口片一统天下。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上海科技馆与山东、江苏、江西等省科技馆携手成立“华东片区科普影视创作联盟”,共同策划选题、出资拍摄,精心打磨高质量国产科技影片。
当时,几位馆长算了一笔账:租一部国外4D影片,一年约需八万到十万美元,一个科技场馆每年至少要租两三部。那么,为何不能用这笔租金资助拍摄国产科技影片?
国产科技影片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但最近一二十年却出现了内容、人才断层。现在到了重新崛起的时候了。根据相关规定,我国每百万人就应拥有一座科技馆、每个区要建一座少年宫,因此,近年来各类科技场馆相继建成投用。如今,中国非商业院线可播放场地已达2万至3万块屏幕的规模。它们都对优质科技影片提出了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上海科技馆拍摄的一系列科技影视作品所受到的欢迎程度,就印证了这一点。从2010年第一部4D科普影片《重返二叠纪》开始,上海科技馆就没再花一分钱租片,反而通过交换版权、出售播放权等方式,获得了年均130万元的收入。
要有科学性,还要把故事讲漂亮
是否有优秀科学家参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影片的科学性和精致程度。可如何让科研任务繁忙的一线科学家愿意为科技影片的拍摄出力呢?“追求高品质,坚持科学性,大多数优秀科学家会愿意伸出合作之手。”科学家出身的王小明很理解这个群体的理念。
搭准了脉搏,很多优秀科学家秉持“一篇科学论文再重要、被引率再高,也无法与一部优秀电影的受益人数相比”的想法,开始参与科技影片拍摄。过去几年,上海睿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接了上海科技馆 《剑齿王朝》《重返二叠纪》 等多部古生物影片的拍摄任务,先后得到了周忠和、徐星、王原等我国古生物学界数十位优秀科学家的指点,今年5月还在国内率先成立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院士工作站。17年潜心研究藏狐的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正寰为纪录片《藏狐》担任科学指导,《海洋传奇》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深度合作……力求每部科普影片科学准确。
仅有科学性,还无法造就优秀的科普影片。“只有把故事讲得更漂亮,才能吸引观众。”上海河马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总导演徐克说,2015年看到上海科技馆招标时,发现这是一个树立行业标杆的好机会———科技影片对制作精度要求高,而且脚本更需要讲故事的技巧。从《海洋传奇》到《熊猫滚滚》,河马动画借机实现了技术突破,这次他们还为《熊猫滚滚》制作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版本,尝试将最新技术融入科技影片制作。
打开科技电影发展空间,未来有更多商机
根据科技传播规律,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更高级科普形式的需求就会产生,一般的科普读物、讲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科技电影这种更高端科普形式就会应运而生———中国的科技影视发展已到了井喷期的前夜。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正在筹建科技电影与技术专业委员会,该专委会发起人柴俪杰告诉记者,搭建这一平台是希望为中国科技电影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她认为,目前科技电影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其投资和盈利模式。一般科技场馆能够决定的投资规模在300万到500万元,最多支撑一部十几分钟的影片制作。“国际上科技电影制作成本一般在4000万到1亿元。”柴俪杰说,如果想让更多优秀影视人才加入到科技电影创作,就必须形成符合电影市场规律的团队合作机制。
徐克表示,科技影视目前看似无钱可赚,但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商机。毕竟,现在美国的科技影片票房占到全部电影票房的1/3。柴俪杰说,他们还在与上海科技馆筹划国家重大工程系列的尖端选题,为火星探索、航空母舰等拍摄科技影片,希望票房分账等盈利模式可以得到突破,使中国科技影视早日迎来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