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成立影业了,当当也成立影业了,连聚美优品、58同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进军影视业,成立了影业公司,而掌阅已经开始把网文改编网大了!

很多搞网络大电影的人感叹,完了完了,已经白热化了,电影圈的这把火要烧到网大圈了。

其实这完全是杞人忧天,互联网巨头纷纷扎堆成立影业公司,这把火似乎烧得很旺,但离网大圈还很远,这把火烧不死人,倒能供大家取取暖。

网络大电影盈利能力有限,暂时不会进入巨头法眼

网络大电影目前还入不了巨头们的法眼,上不了巨头们的商业计划书,因为跟商业计划书挂钩的就是盈利能力,而网络大电影目前的盈利能力还很弱。

现在的网络大电影就如同满街的沙县小吃,一夜之间到处都是,很多人感觉很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网络大电影那样粗制滥造,有些看着卫生还不达标,为什么还那么火?

巨头们对网络大电影应该也有所耳闻,但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吃一口沙县小吃,味道不正,体验太差,辣眼睛!

大家对网络大电影是有偏见的,所有巨头们成立的那些影业公司,暂时跟网大圈无关。但注意,这只是暂时的。

当这块蛋糕还很小的时候,巨头们自然无意争夺,当蛋糕做大,巨头们必然会蜂拥而至,相信这一天已经不会太远,留给网大土著们的时间已经不多。

巨头们喜欢的是“白天鹅”,而网络大电影目前只是蜕变期的“丑小鸭”

网络大电影发展到现在,从业者不得不正视几个现实:观众进化成拥有鉴赏力的老司机、早期的烂片造成了消费透支和信用透支、盗版的肆无忌惮、审核制度的完善……所以网络大电影的品质必须向院线靠拢。

也就是说,未来网络大电影需要在院线品质的前提下,还要比院线电影更有创意,更有想象力!

网络大电影从原来的“土”掉渣,到现在逐渐开始高大上,从最初的丑小鸭正在蜕变成白天鹅。当“白天鹅”起飞的时候,巨头们自然会仰头感叹垂涎三尺。

巨头们成立影业公司是资本布局的需求,缺乏用心经营和培养人才的耐心

互联网公司涉足电影的关键词是:IP价值、流量入口、摆脱内容依赖、业务融合、新的增长空间。

巨头们成立影业公司基本上都是希望自身的业务与影视沾点边,或者寄希望达成电商与影、视频等业务的交叉导流与用户转换……

就像所有游戏公司都幻想让他们的游戏改编成电影,像《魔兽》那样赚钱;所有的图书公司都希望自己的IP被改编成影视,一举成名;所有的电商都希望利用他们的平台,像卖化妆品一样去卖电影……

可放眼望去,大多数影业公司都成了资本运作的工具,标榜着手上有多少多少大IP,就是很难出项目。

这些大巨头成立影业公司的计划似乎如出一辙:

一、几乎所有的影业公司都会向媒体公布自己的IP开发计划,比如一年或两年内投资多少多少部影片,而实际情况是,拍摄电影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容易,在世界范围内按照行业经验看,有时候一个电影项目拖个十年八年才拍摄出来很正常,而那些最终被放弃的项目也非常之多。

二、除了发布各种大型IP投资计划之外,几乎所有影业公司都会标榜IP产业链布局,纷纷放言说要构建自己的娱乐体系,形成娱乐闭环,做电影、电视剧,做衍生品,有的甚至还要做主题乐园……

在这样的套路下,外行进入影视,能把自身资源利用起来就算不错了,影业成了辅助和拓宽原有业务的工具,哪会用心去经营影视业务和培养影视人才?

巨头们所缺的,网络大电影都能给。

巨头们纷纷扎堆成立影业公司对网络大电影最大的福利就是,这些巨头一般都喜欢走捷径,他们有钱,他们喜欢现成的,他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慢慢培养人才孵化项目,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看到好的人才就投人,看到靠谱的项目就投项目。

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大电影的繁殖能力超强,而新一代的导演必然会从这批网生代种产生,优秀的了解互联网用户习惯和喜好的导演会成为新一代导演的生力军。

网络大电影不仅能产生好创意,好IP,还能产生网生代新导演,而这是巨头们求之而不得的,所以当资本看到网络大电影前景的时候,必然会形成大量的收购。

好吧,坚持,好好干!要么你成为巨头,如果成不了巨头,就等着被巨头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