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的高风险已成业内外共识,而内容的优劣则被认为是影响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4月19日举办的2017中国影视金融论坛上,北京电影协会秘书长闫于晶直言,在整个影视环节里,创作非常重要,但北京每年完成的电影作品有近九成质量不高,能盈利的电影作品只有10%。

据闫于晶透露,“过去以为北京注册的影视公司有2000多家,实际上则有6000余家,其中坚持运作的公司不少,对电影创作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使得每年在北京广电局报备的电影项目有3000余部,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份报备申请。而在这3000余部作品中,每年完成拍摄的有300余部,占报备数量的1/10,但从审片过程中可以发现,质量不高的作品占80%-90%,且最终能实现盈利的项目大概只有10%,90%的电影作品都在赔钱”。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虽然充足的资金、优秀的拍摄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影项目顺利完成拍摄,但却未必能获得观众的认可。目前也出现不少国产电影面向市场后受到观众的吐槽,难以获得票房,即使借助明星热度或创造话题能够让票房短期获得一定增长,但却无法长期持续。在闫于晶看来,整个影视环节中创作非常重要,一部电影假若质量不高,或是创作环节出了问题,再有钱也没有用,而创作又是一个很宽泛的范围,牵扯因素较多,如电影人才、科技环境、各部门的合作等,哪怕只是其中一两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结果。此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认为,创作电影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盲目,“实际上近年来出现比较多的现象,就是创作中的盲目造成投资失利”。

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基础上,如何有效运作激发作品内在价值,也是相关作品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爱秀光影影视投资基金总裁杜闻伟看来,一部电影无外乎需要创作和运作两块,如果能做到创作工作和运作工作都做好,南北结合,这个电影一定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投资者或从业者当下还对电影产业保持着“唯票房论”,不仅用票房作为创作导向和衡量优劣的惟一标准,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跟风作品,类型单一,还将票房视为惟一的收入来源。对此,杜闻伟表示,“现在做一部电影,单一依靠垂直利润、靠电影票房本身作为整个项目的收益主体,甚至是全部,已经非常脆弱且不可靠。作为电影投资人、运作者、创作者,一定要设计一个相当精妙的商业闭环,并在闭环里多点出击,形成一个盈利面,这样才能保证电影拥有较为稳定的收益,一旦票房失利,还能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甚至是出现更好的市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