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多家影院隐瞒票房被曝光
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落地实施,监管部门马上出重拳。日前,电影主管部门曝光了326家影院存在瞒报票房情况,其中有63家影院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
在公众眼中,电影票房真不是一般的混乱。前些年有业内人士大爆猛料,把电影投资方和院线联手操作,票房注水、票房造假、移花接木偷票房的黑幕抖了个底朝天,让群众大跌眼镜。现在,票房乱象又增加了瞒报一项。要它高,它就高;要它低,它就低——电影票房难道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票房乱象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电影院线为什么瞒报票房?当然是为利益。影片上映,片方和院线方一般都有相应的分成协议,按一定比例分享票房。如此,瞒报的部分票房很可能被院线一方独吞。此外,瞒报票房还会导致国家税费、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流失。
瞒报票房容易理解,虚报票房又怎么说呢?其实不是片方和院线傻,要为税收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多作贡献。跟瞒报相比,虚报票房是“一盘更大的棋”。其目标在电影之外,通常是资本市场——用票房造假的小投入,博取资本市场的丰厚回报。
近几年来,影视作品与资本市场直接挂钩的新业态,为收视率和票房造假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举个例子,最近热播的某电视剧号称网络日点播量15亿人次,全网点播量超过300亿人次。有业内人士质疑这些令人咋舌的数据:中国网民总数才7亿人,难道全国网民每人每天点播两次?然而,质疑归质疑,在漂亮的收视数据带动之下,其投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暴涨了近20倍,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从中不难看出数据造假背后的逻辑,就是将影视作品与资本市场直接挂钩,把作品的市场人气、收视率和票房转化为公司估值和股价的上涨,从而在资本市场上套利变现。“人气明星+狂热粉丝+话题炒作”—高市场人气—收视率、票房造假—估值、股价上涨—资本市场套利环环紧扣,成为影视市场全新的“玩法”。在这种新业态下,用作弊注水的假收视率、假票房来爆炒资本市场,拉高股价套利兑现,这种手法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发布虚假经营数据异曲同工,应该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近些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影视领域,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企图赚快钱的“热钱”,有些甚至是借影视产业洗钱的灰色资金、黑色资金。短期涌入大量资本造成的非理性繁荣,对于影视产业并非好事。资本与文化艺术是两个不同领域,两者遵循不同的逻辑,有着不同的规律。然而一些没有专业背景、没有职业操守的资本,并不尊重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规律,而是强势粗暴地改写着文化艺术领域的原有规则。比如说,现在很多电影导演失去了选择演员的决定权,电视编剧无法保证剧本得到忠实表现。一些毫无艺术含量的劣质影片,凭借人气明星、市场推广和院线高排片率大行其道。在强势资本的全面裹挟之下,电影电视作为文艺产品的属性,日益面临被毁坏的危险。
这次被查出来瞒报票房的影院和院线受到了严厉处罚,为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规范年”开了个好头。我们期待,在投资资金来源、电视剧收视率、电影票房这些问题集中的环节,监管部门继续重拳出击、重典治乱,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电影电视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