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奥斯卡刚刚结束,《月光男孩》斩获最佳影片,而坊间呼声最高的《爱乐之城》也不负众望,一举拿下6项大奖。其中《月光男孩》烂番茄新鲜度为100%:IMDb为7.5分,《爱乐之城》烂番茄新鲜度为93%,IMDb为8.8分。漂亮的影评成绩仿佛在奥斯卡颁奖之前,就为电影品质作出了有力注解。
如果你碰巧是一位影迷,又碰巧对“烂番茄新鲜度”之类的语句略感陌生,那么恭喜你,这一篇科普正是为你而写。要知道,早在20几年前,美国人就开始依托信息技术,在线上搭建起了一套独特的电影打分体系,各有侧重的电影评价网站应运而生,公布的数据信息都是业内绝对的权威。正如国内的豆瓣网一样,靠谱的电影测评能为观众们提前筛选掉一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让真正的好电影发扬光大。来科普一下美国三大靠谱的影评网站。
IMDb:美国的豆瓣
IMDb的全名是Internet MovieDatabase(国际电影数据库),的确它也是当得起这个名号的。创办于1990年的IMDb,目前已累计存有超过6,000部电影与电视剧的资源,几乎你能想得起的影视作品都能在上面找到相关测评。另外,它还提供全球电影人自行上传个人资料的服务,因而你还能在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导演、演员、编剧等的信息。可以说,IMDb是目前全球信息量最大的电影数据库网站。
IMDb对电影的评价方式并不是根据电影的票房情况或所获奖项等客观效绩,而是采用普通大众打分的机制。凡是注册的IMDb用户都可以用1-10颗星的标准为一部电影打分,最后IMDb会采用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的方法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星数作为最终得分。比如,去年火热的《疯狂动物城》综合266,540IMDb用户的评分情况所得到最终分数——8.1星
为《疯狂动物城》评分的 IMDb用户年龄分布
除了日常的电影评分,IMDb还推出了实时更新的Top 250电影榜单,一经推出便成了广大群众寻找优质电影的最好去处。然而这个榜单是如何形成的呢?
IMDb Top 250电影榜单,常年稳居第一的是《肖申克的救赎》
为了维护评分的公正,IMDb已拒绝公布日常电影评分的计算公式。不过在官网上公布了Top 250榜单的计算公式:
v=IMDb活跃用户投票数
m=进入IMDb Top 250榜单所需的最小票数
R=该电影的平均分
C=IMDb数据库所有电影的平均分
该公式其实是贝叶斯算法实例,这是一种在统计学界公认比较科学的计算方法。并且,为了屏蔽掉水军或粉丝刷榜的风险,IMDb只让作为“活跃用户”的资深影迷为之投票,“活跃用户”的资格审核也极为复杂。这都是奠定IMDb Top 250电影榜单经久不衰的基础。
乘胜追击,从2015年起,IMDb开始推出了Top 250电视剧榜单,和电影榜单不同的是,入围该榜的近年新作比较多。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去年BBC推出的一部大型纪录片《行星地球2》。
Metacritic:专业人士评分平台
在IMDb上,电影的人气越高相应的分数就越高,因为这是一个面向普罗大众的评分网站。而Metacritic则与之不同,它主要是一个体现专业电影人意见的平台,只有来自像《卫报》、《纽约时报》、《滚石》、《时代周刊》等主流媒体和专业影评机构的影评人才能在Metacritic为电影打出Metascore。
Metacritic成立于1999年,最早从书评起家,如今已覆盖了音乐专辑、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等领域。在这里,绿色代表推荐、黄色代表中立、红色代表反对。虽说Metacritic要求专业影评人都要给一个准确的分数,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听话。事实上,Metacritic 是这样做的:影评人给分数就用分数;给星数就折算成百分制的分数;如果只给了文字版影评却并未打分,Metacritic就自己找人去阅读影评,然后根据读完的感受给出一个分数。但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分数还不是最终电影的分数,这只是最终分数的来源数据。
Metacritic的评分标准
在影评人结束评分后,Metacritic会结合影评人的名誉、地位和具体评论,对来源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加权平均得出一个最终的综合分数,就是上面提到的Metascore。
Metascore的计算原理似乎看上去并不是那么能够准确和真实地体现影评人的感受,但 Metacritic在业界的权威性却很少被质疑。除了专业人士点评,Metacritic还专门开设给普通用户评分使用的Userscore,不过采用的是十分制。
用户可以直接在电影的主页上打分,然而这个Userscore是另外计算的,不会对Metascore产生任何影响。由于用户基数小,Userscore比不上IMDb用户评分的公信力,所以Metacritic这部功能是比较鸡肋的。
在Metacritic上也有一个实时更新的电影榜单,叫做“Best Movies of All Time”,不过和IMDb Top 250电影榜单那是天差地别。IMDb上稳居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赎》并未在Metacritic榜单拿到较高名次,这的千年第一是另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片《教父》。这大概就是普通观众和专业人士眼光的差别吧。
烂番茄:影评届的不老松
比起上文提到的两个影评网站,想必烂番茄在国内的知名度更高。它成立于1998年,起初是身为成龙迷的创始人用来收集成龙电影在美评价的平台,而“烂番茄”这个名字的来源是轻歌舞剧时期观众在演出不佳时会往舞台上扔掷番茄和其他蔬果。如今,烂番茄可谓是影评界的不老松,就连iTunes Store和Google Play上的电影也会加以烂番茄的评价信息,以便民众参考。
烂番茄采用的评价系统叫做“Tomatomet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鲜度”。和Metacritic有些类似,烂番茄主要也是凭借专业影评人意见来评判电影的好坏。只不过在这里,影评人不打分也不评星级,只能给出“Fresh”(新鲜番茄)和“Rotten”(烂番茄)两种标记,分别代表“推荐”和“不推荐”。所以说,一部电影的新鲜度越高,代表电影推荐度越高,越值得观看。
烂番茄的新鲜度是用百分比的,意思就是有多少比例的影评人推荐。此外,你还会经常在电影所获百分比旁边,看到三种评价标识烂番茄评价标识。
如果这部电影有超过60%的影评人推荐,烂番茄会用红色番茄来标识这部电影,即新鲜度为Fresh,属于中等水平。如果电影有80位以上且超过75%的影评人推荐,就像上面的《疯狂动物城》一样,就会得到一个类似金牌的标识,此时的新鲜度就上升为Certified Fresh等级。但如果推荐该电影的影评人低于60%,那么就只能得到那一坨绿色的烂番茄了,都是些口碑极差的作品。
同时,烂番茄为了确保用户的意见也能够得到在这里体现,专门开设了一个Audience Score观众分数,用爆米花的标识来表示。凡是注册的用户都可以评星和评论,不过最后在电影的介绍页面上体现出来的,是所有打出3.5星(满分5星)以上的用户比例。
烂番茄也做了很多分门别类的排名,但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每年年初推出的“金番茄奖”。该奖的评选除了以日常评分为基础,还会兼顾了影评人数(影评数量)对评分的影响,再利用贝叶斯算法得出最终分数。就在前不久,第十八届“金番茄奖”刚刚火热出炉,其中《疯狂动物城》以重新打分后为106.749%的新鲜度夺得年度最佳公映影片。
烂番茄其他榜单
美国电影产业经过了100余年的风雨洗礼,已格外成熟,言论自由的文化背景更给予了电影行业真正的公平。强大的明星阵容、绚烂的技术特效、豪华的公关宣传,任何的包装在观影人面前都是泡沫。不过此时,不禁想起去年的《百鸟朝凤》,一部良心佳作却凄凉如此,竟也不知该怪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