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目十二年:一直在狂欢

2004年,《超级女声》的出现被冠以“草根成名之路”。

2012年,《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沉寂多年的音乐节目宣告以强劲势头回归大众视野。

2013年,歌手竞技类真人秀《我是歌手》进入到“明星+音乐”的竞演时代。

《蒙面歌王》的创新形式让音乐节目出现了新玩法。

《天籁之战》打造“明星+素人”新模式。

临近年末,电视荧屏成了“声音的战场”。

先是《蒙面唱将猜猜猜》在江苏卫视火热开唱,紧随的是东方卫视的《天籁之战》与浙江卫视的《梦想的声音》,后两档节目还都玩起了“明星歌手+素人”(素人为非专业歌者)混搭模式。

从2004年《超级女声》算起,音乐节目已经走过12年。一个轮回,依然火爆,但也悄然换了模样——从“素人+音乐”的音乐梦想时代,到“明星+音乐”的竞演时代,再到“音乐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的玩乐时代。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直观表达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成为大众狂欢的音乐节目,如果背离音乐的初衷,“唱歌”不再纯粹,那么最初的意义何在?音乐节目的火热又能否带动音乐产业的复苏?

现实,却没这么简单。

音乐是最大公约数

“生命力”,从事节目内容开发的徐帆用这样一个词形容音乐节目常年不衰。

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宣告音乐节目以强劲势头回归大众视野。当年底,在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徐帆加盟灿星制作公司,担任研发总监一职。

不过5年光阴,音乐节目层出不穷。最火爆的是2013年,有超过60多档音乐节目充斥荧屏,说“混战”并不为过。打开电视机,大家都在歌唱。除了“好声音”、“快男”,《中国梦之声》《我为歌狂》《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也一一火爆荧屏,就连从不涉足选秀节目的北京卫视也推出《最美和声》……

“井喷”与商业紧密勾连。“好声音”第一季获得3亿元广告是最直接的刺激。只是,有着高收视率及商业回报的节目不多,大多数收益惨淡。即便如此,今年依旧有30多档音乐节目上线。

引进国外版权的“好声音”已经成为过去时,灿星已经将其改造成《中国新歌声》。“新歌声”第一季收官,徐帆回到北京,如今任职华录百纳蓝色火焰公司内容开发总经理。

“好的音乐节目本质都是一样的,要把音乐做纯粹、做好,观众就一定会买单。”有着“学院派”烙印的徐帆说,很多卫视都在做音乐节目,那是因为大众需要,更是音乐在电视节目领域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写照。“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节目得打动人。”

在不久前的第三届中国音乐产业高端论坛上,他曾表达过,“我做了不少音乐节目的策划,但‘很可悲’地发现,对中国的大部分老百姓来说,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唯一的审美。”

“因为音乐是一个最大公约数,特别是流行音乐。”徐帆举例解释,他们也曾经做过很多、很好的舞蹈类节目,比如《中国好舞蹈》等,但后来都做不下去了,因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根本看不懂,他们只是觉得这个舞跳得很好,但他们却没有鉴别力。但对于流行音乐,却是能听懂某个歌手唱得是好或是差。

“我们认为音乐节目是非常好的电视节目,音乐相对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情感。”问及音乐节目的前景如何,《中国新歌声》副总导演沈宁告诉记者,5年前的“好声音”中出现的很多选手,现在在中国乐坛也开始有了影响力,相信未来10年,越来越多音乐节目出现的素人将成为乐坛明星。

“音乐节目的产业链是显而易见的,选手的粉丝效应也非常巨大,我觉得这是各类音乐节目集中爆发,蜂拥而至在电视媒体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说。

“唱得好才是重要的”

“好声音”到来之前,最为大众熟知的音乐节目是始于2004年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

那是一场“造星运动”,也被冠以“草根成名之路”。靠观众投票产生的冠军李宇春,成为一个标签,也是为数不多还能被记住的选秀歌手。到2007年开始,音乐节目进入低迷期。

“好声音”为什么能让音乐选秀重新注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

灿星各个层面的人员都在表明,“选秀需要正本清源、树立标准。”“好声音”之所以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火爆的音乐真人秀,是因为节目秉承唯一一个标准,“选拔真正的好声音”。

徐帆有一个观点是,“超女创造了选秀1.0时代,《中国达人秀》引进国外版权把中国选秀带入了2.0时代,如果有2.5版本的话,‘好声音’就是中国选秀的2.5时代。”

“超女是海选概念,有的唱得好,有的很搞怪的,有的是综合素质高。‘好声音’则不同,每位选手都唱得很好,演唱水准有了很大的提升。”徐帆解释称,“对声音的选择”,是音乐选秀节目的进化根本。“‘好声音’就是一个单纯的模式,靠声音来选择。其中,纯粹的盲选环节是最有魅力的。”

同样是引进版权的《我是歌手》,则是职业歌手竞演的模式。徐帆认为,“《我是歌手》最灵魂的本质不在于请大明星来唱,而是强调音乐性。音乐节目不管什么赛制什么玩法,唱得好才是重要的。”众所周知,黄绮珊、彭佳慧、邓紫棋等人,就是凭借唱功了得获得大众的认可。

当各大卫视都在涉足音乐节目时,“选手荒”的说法也就相伴而生。这可能是一个夸大的观点,徐帆说,“现在中国内地不管是歌手还是素人唱歌,每年都还是能办得下去,找得到人,只是说要精益求精找到一个天才很难而已。反而是,选什么歌曲成为一大难题。”

“我一直觉得‘新歌声’的难点不在于选手蓄水池越来越小,而在于为每一个选手找到一首人歌合一的歌。”电视人沈宁有着类似的认知,中国有很多隐藏的或自己都不自知的好嗓子在等待深耕型的导演去发现,而很多好的老歌但非当年专辑主打的歌曲也在等待好的嗓子去唤醒。

与此同时,“跨界”、“猜歌名”、“方言+音乐”、“明星+素人”,等等,各种玩法也让音乐节目陷入娱乐化的质疑声中。

以时下的两档音乐节目《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来说,就是明显的创意雷同。“星素结合也不止出现在音乐节目中,星素还是素人,是节目制作需要加入的元素的不同。”同为电视人,沈宁有包容也有坚持,“只有呈现真正的有记忆度的素人选手,通过顶级的音乐班底打造出真正过硬的音乐作品,节目才会有长期的生命力。”

原创音乐还活着吗?

与音乐节目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音乐行业一片“荒凉”。12个年头,音乐节目开播是一年又一年,能记住的新人新歌能有多少?这样的追问,一直存在却没有答案。

“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就发现,中国的音乐行业看上去光芒四射,其实运营得很不好,基本上唱片是死掉了,创作人的状态也不好。”徐帆告诉记者,比如他们做的《中国好歌曲》这档音乐节目就是为了寻找新人新歌。

原创音乐产业像一片土壤,所有的音乐节目和歌手演艺都根植于它。这些年,中国音乐产业的坏消息从未间断过。于是,“音乐选秀节目做死了音乐行业”的观点甚嚣尘上。

徐帆对此并不认同。“电视音乐节目和音乐行业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绝对不是节目能够把控或者决定音乐行业本身的走向,这是做不到的。”他也自持观点认为,如今的音乐行业没有清晰、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前可以卖磁带买CD,随着互联网普及,这个模式被打破了,免费听音乐成为常态。

“这个行业自己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可能只有30%是受到电视或者其他传播介质的影响,70%还是在于本身的商业模式以及创作能力。”他说。

事实上,电视音乐节目一定程度上是在反哺音乐行业,还是有一些新人通过选秀进入到了音乐领域,“超女”的李宇春、张靓颖,“快男”的陈楚生、华晨宇,“好声音”的吴莫愁、梁博……

“通过电视让他们的音乐实力得到展示,开始成为明星,这被认定成某种意义上的‘鲤鱼跳龙门’,跳上去之后那片新的大海的情况却是另外一回事了。”徐帆道出了“超女”等选秀节目的共同“后遗症”,新人们的持续培养还乏善可陈。

这依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是,只要原创音乐还活着,产业复苏的那天也许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