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吉布森的新片《血战钢锯岭》叫好又叫座,也扭转了战争片在内地的颓势。细心的观众还会发现,该片片头有多家中国公司的名字。如果把参与投资这部影片的中国公司全算进来,数量多达六家。说是中国公司催生了这部影片,也不为过。业内人士透露,如今,好莱坞大片的背后,其实大多都能见到中国资本的身影。
新风向
好莱坞大片均有中国资本
“只要能拍成电影,让我去中国融资都可以。”在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一位制片人为替战士们筹资拍影片说出的这句赌气话,引得观众大笑之余,也道出了一个现象:早就有中国资本主动往好莱坞送钱了。
梅尔·吉布森因言论得罪了好莱坞,在美国融资困难,正是中国公司的助力,才让他得以顺利回归。《血战钢锯岭》的近10家出品方里,就有上海熙颐文化、北京聚合影联、凤凰传奇影业等中国公司。熙颐文化负责人韩薇透露,她在看过剧本后果断决定加入,通过投资参与还未拍摄完成的影片成为股权投资人。“如果单想拿到发行权,完全可以在影片后期买断。我们想让这部电影早点投拍,就提前参与了。”
中国资本投资好莱坞影片,已形成一股风气。博纳总裁于冬透露,华纳、派拉蒙、福斯等好莱坞六大电影业巨头未来5年的片单,背后大多有中国公司投资。比如,在环球影业未来的50多部影片里,中国公司“完美世界”将以出品方的名义悉数参与投资。
除了参投好莱坞老牌公司,中国资本更青睐那些“新兵”。坐落在好莱坞的STX只是一家成立一年多的新制片公司,却不仅与内地影视大鳄华谊兄弟屡有合作,与互联网巨头腾讯也有资金往来。成立于2014年的制作公司Studio8同样接受了来自中国复星集团的数亿美元投资,双方合作的首部影片便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在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看来,“由于好莱坞相对成熟的体制,有时候投外国片的风险并不比国产片高,而收益又不一定比后者小,中国资本如今更倾向到好莱坞谋求赚钱捷径。”
新风险
“送财童子”会遇到很多“坑”
对征战好莱坞的中国资本而言,却并非前程似锦。中国影协秘书长饶曙光说,好莱坞绝不是坐等中国资本前往拯救,在此之前,德国、印度、日本等国的资本都进入过好莱坞,但效果并不理想。“好莱坞有它的规则,而且早已形成相对固化的利益机构,不是轻易能被打破的。”他举例,国内真正懂得好莱坞运作奥妙的人太少,包括它的财务预算,很多人都没闹明白。“它是一个特殊利益的集合体,要熟悉它,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否则,恐怕是一厢情愿。”
作为《血战钢锯岭》的内地协助推广方和宣传方,影联传媒总经理讲武生也透露,想要进入好莱坞A类影片很难,能参与的往往只有B类、C类片。即便有幸参与优质影片,中方也往往会被对方使出高溢价“套牢”,“比如原本影片成本只有5千万美元,你想进去就得接受1亿美元的标价。”双方文化差异,也导致中方只能充当投资的角色,难以参与核心流程,后期制作就更不消说了。“大家本来都是投资人,由于你的专业度不够,可能就被剥夺了审片的权利。”
“学费是一定要交的。”上海影协副主席石川透露,美国那边的合同文本往往都有三四十页,是国内的10倍以上,不少内地影业公司连搞合同翻译的人手都不够。“要找好莱坞专门的娱乐业律师打理商务谈判,靠自身人员根本应付不过来。”
在石川看来,中国公司“要认同别人的规则,不要以为自己出了钱,就得一切听你的。先谦虚一点当学生。”电影市场分析专家彭侃认为,目前还只是“共舞”的初级阶段,中方遭遇陷阱,甚至暂时当“送财童子”,都属于正常,只有通过经验累积,才能找到双方都感觉舒服的合作方式。
新风范
资本出海能提升行业水准
“于好莱坞而言,中国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投资方,资金的来源。”好莱坞科幻大片《太空旅客》总制片人Stephen Hamel毫不讳言,他只是把中国公司在好莱坞的角色定位为投资客,而非电影产业的合作者。
彭侃坦言,中美双方最难的不是资本层面的合作,而是文化层面的融合,“比如中国资本投资好莱坞公司,想要制作反映中国文化的电影,面临的挑战更大。”“你把片子送过去,人家压根儿不带你玩儿。”石川感言,双方的文化差异,也让好莱坞对中国题材大多不感兴趣。
国内资本成规模走出去,势必也影响投给国产片的资金份额,因为总盘子就那么大。“今后还是要在参投好莱坞影片与中美合拍片之间寻找平衡,不能一味把自己的钱投到外国片里。”蒋勇说,因为最终能证明本国电影实力的,还是要利用好莱坞的资源来拍中国题材或者做合拍片。
从长远来看,饶曙光却持乐观态度。“中国电影市场今年放缓了步伐,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好内容,包括全产业链的经营人才也严重不足。”他认为,今后随着中国资本与好莱坞的合作渐渐步入规范期,“无论是内容生产、技术引进,还是人才培养,都会有质的提升。那时候再来看,才会意识到资本出海最终还是提升了行业水准。”石川也举例,今天上映的《长城》由中美双方共同出品,不再奉行内地的“导演中心制”,而遵守更规范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制片体系,这对中国电影就是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