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不到40天了!要完成年初的2016年总票房600亿的目标基本无望。截至11月13日,2016年内地总票房刚刚突破400亿大关,11个月零13天的用时,相比去年突破400亿大关只快了19天。经历2015年票房猛增的“黄金时代”后,2016年整体电影市场进入了冷静期,能否突破去年440.69亿元的总票房成绩都成为一个悬念。
至截稿前,根据艺恩电影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已上映1413部电影,放映总场次达6567.3万场,平均票价33.2元,合共砍下407亿的总票房,距离600亿还差了近200亿,要在剩下37天内完成193亿的票房累积,可以说,比登天还难。票房榜的前三名,依然是上半年的《美人鱼》(33.92亿)、《疯狂动物城》(15.3亿)、《魔兽》(14.73亿)。即使打个折扣——500亿目标也看起来很难实现。记者独家专访逾10位专家,保守估计2016年总票房能够达到470亿元,(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未来1个半月估计能达58亿),总体数字基本比去年440亿成绩略高一点,但此情况并不乐观,电影市场走入名副其实的凛冽寒冬。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高达144.6亿,其中以周星驰的《美人鱼》拔得头筹,单片累积超过34亿票房,一度让人看到中国电影市场高歌猛进的美好前景,业内喊出全年票房达600亿的“殷切”目标。2015年北美电影票房为111亿美元(约等于740亿人民币),有专业人士甚至唱响超越北美影市的决心。然而,这样的信心并未持续太久,第二季度电影票房就开始回落,整个上半年市场报收246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1%,为近五年来最低。再加上暑期档和中秋档、国庆档票房增速持续减少,早在几个月前就有专家表示全年600亿目标如镜花水月,实现500亿目标都举步维艰。
来看看剩下37天的大盘情况,记者粗略统计,从11月25日到12月31日将上映61部影片,比去年同一时段多了5部,按照去年12月的40亿票房成绩预测,总票房可能刚好达到450亿左右。资深电影市场专家蒋勇分析道,从9月开始,单月票房较去年均连续下跌,被众人寄予希望的11月“救市”表现也不乐观,李安与冯小刚的电影票房成绩并未成为预期中的“爆款”,能否重振大盘还要看剩下两部引进片(《神奇动物在哪里》、《海洋奇缘》)给不给力。
纵观即将上映的影片,目前看来,整个12月的上映影片较去年多了很多,但情况还不如去年,很难找到一部底气十足、如去年《寻龙诀》那样的“爆款”。另外,可能是为了不比去年总票房差,未来一个多月的影市多了不少进口电影,虽然对国产电影来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但12月上旬的引进片都是目前全球口碑最好的,甚至还是“冲奥”热门。至于其他同档期的小片,专家认为它们会抢占一定排片空间,但很难产生太大的市场反响,大多都会沦为炮灰,蒋勇提到,“小片基本上可以丰富上映电影类型,但不少都是碰运气,怀着侥幸心理来冲个理想中的票房。”
院线心声
1 预测过于乐观,没营造出整体观影氛围
记者了解到,不少院线经理表示,今年影院难以完成去年的既定目标。北京华星UME副总经理刘晖表示,“之前的预测过于乐观,所有影院都照着600亿来估计今年的任务,结果太出乎人意料,增长幅度太小、和预算差距大。”对于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北京红星太平洋影院经理唐乐表示,“10月到12月上映影片不少,或许是前面几个档期频频遇冷,整体观影情绪比较压抑,难以调动观众热情。”
2 12月影片上映太密集影响排片
面对接下来的60多部电影上映,唐乐表示具体还是根据影片情况来决定排片,目前从上映的阵容来看,很难有一部信心十足的“爆款”,“《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上映可能会持续到12月上旬;《你的名字。》预售情况非常好,会以高排片来支持;《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虽然口碑好,但题材并不是大众化的,排片多多少少会有限制;而《长城》与《罗曼蒂克消亡史》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题材必定会照顾,比较看好的黑马还是《摆渡人》。”他提到圣诞档是一个最重要的档期,但创造极大增幅的可能性并不大。刘晖则表示影片数目众多扎堆上映很难“排得开”,大片与大片之间隔的时间太短,上映频率太密集,也会造成电影难以有充足的档期与时间累积票房。
3 院线竞争压力大,没有能炒热度的影片
院线以及银幕数的不断增长,而票房增长率却大量放缓,唐乐直言今年的整体占比下滑,院线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关键档期没有横空出世“爆款”,是多数院线经理提到的重要原因,关键档期的影片没有给力,没能炒出热度,形成波浪式的观影热情。“所有人都在期待尽快出现一部‘领军片’,”众多影片中没有爆款的出现,从外片到国产片都表现冷淡,形成的固定模式就是影片多,没有带来潮流,没有带动热情。
专家解析
原因1
电影本身与受众关联度低
今年的每个档期基本都有扎堆的电影充斥银幕,但不少影迷反映去看电影却找不出来一部想看的,大量的烂片匆促上映换取的并不是稳定的票房,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宋维才表示,如今电影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故事经不起考验,制作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年初《美人鱼》的超高票房成绩给了整个市场很大迷惑作用,影市整体呈现出‘大跃进’的感觉。宋维才指出,电影本身与受众关联度不高也是一个问题,“关注观众当前的情绪、思想倾向,才能调动观众的观影热情。
原因2
票补潮减退和虚假票房减少
票补减少是业内普遍认为市场疲软的一大原因,去年几乎每天都有的9.9元看大片等观影活动,大大刺激了国内票房的增长,而今年票补“退潮”以及偷票房等市场行为被归管后,“去泡沫”化的市场呈现出的数据不再是一味猛涨。宋维才还提到,“这方面影片质量就很关键,若观众一开始激情性很高,配合票补后得不到对影片的满足感,难以提起整体观影热情。”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表示,“电商不再利用票补方式疯狂招揽观众进影院,就票价来说仍维持在理性观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观众不再是有便宜的票价就进电影院凑热闹,对电影口碑看得更重。”
原因3
热钱涌入,没有全方位的理性考量
影业如雨后春笋般暴涨、电影数量一味猛增,但各大电影公司似乎都忘了用充足的时间去培育一部好影片,并未真正树立起自己的特色,一味地抢一线演员、抢名导演、抢火热的IP……蒋勇表示,“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都抓紧时间排兵布阵,而没有一套成熟、有远见的作品制作流程。影业、院线都疯狂增长,对影片也没有长期计划,大制作影片或许能‘昙花一现’,更多既砸了钱又费了时间的影片只能沦为炮灰。”他还提到,院线在排片上显得没有差异化,放映的影片基本没有差别,不少影片都将目光放在争夺排片率上,而没有从自身质量反省。